本文介紹了一種具有改進的無雜散動態范圍 (SFDR) 的超低功耗 (ULP) 藍牙低功耗 (BLE) 接收器。 它採用兩種無源密集型 RF 技術:N 路徑無源巴倫低噪聲放大器和流水線下混基帶 (BB) 提取方案。 它們共同提供 RF 的高 Q 帶通響應和高無源增益以抑制 BB 混合復合濾波器的噪聲。 具體來說,balun-LNA 是一個升壓三線圈變壓器,由 N 路開關電容器 (SC) 網絡輔助執行帶內電壓放大、高 Q 帶通濾波、I/Q 下混頻和 輸入阻抗匹配。 我們沒有使用有源放大器作為第一個 BB 增益級,而是使用可以疊加電壓增益的無源 SC 網絡管道被動提取四相(I/Q 和差分)BB 信號。 BLE 接收器採用 TSMC 28 納米 CMOS 制作原型,僅消耗 266 μW,其中 1 V 時 BB 混合濾波器中的功耗為 75 μW,0.6 V 時 LO 分壓器 + 緩沖器中的功耗為 191 μW。在最大 RF-to- 測量 BB 增益為 61 dB,接收器表現出 6.1 dB 的噪聲系數 (NF) 和 22.5 dBm 的帶外 (OOB)-IIP3。 對於 1 MHz BLE 通道和 10 dB 最小信噪比 (SNR min ),相應的 SFDR 為 77 dB。 OOB-B−1 dB 為 −3 dBm。
降解功能障礙線粒體的能力減弱是衰老和與年齡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病理(如阿爾茨海默病)的共同特徵。尋找線粒體自噬調節劑是改善受損的線粒體自噬的策略。本文報導了無監督機器學習(涉及分子結構的向量表示、藥效團指紋和構象指紋)和跨物種方法的結合,用於篩選和實驗驗證新的線粒體自噬誘導劑。從中藥小分子化合物庫中,我們發現18個小分子,其中包括兩種強效的線粒體自噬誘導劑(Kaempferol和Rhapontigenin)。在AD線蟲和齧齒動物模型中,我們展示了兩種線粒體自噬誘導劑均提高了谷氨酸能神經元和膽鹼能神經元的存活和功能,消除了澱粉樣蛋白β和tau病理,並改善了動物的記憶。我們的發現表明,AD模型之間存在一種共同的記憶喪失機制,該機制是通過缺陷的線粒體自噬介導的。計算實驗篩選和驗證工作流程可能有助於發現保護神經元和腦穩態的有效線粒體自噬調節劑。
鑑於COVID-19與SARS在多方面的相似性,我們研究有過往類似疫情經歷(SARS)形成的印記是否會對應此次新冠疫情的有所幫助。我們的結果為在2003年沒有經歷過SARS的國家對COVID-19的延遲關注和不作為提供了證據。利用跨國數據,我們發現在2003年有SARS感染的國家的個人在2020年1月下旬,也就是中國武漢首次爆發COVID-19疫情的時候,在谷歌上更密集地搜索和COVID-19相關的信息。正如谷歌搜索所衡量的那樣,對這種新型病毒的早期關注,與有SARS經歷國家的股市下跌的更多有關。相比之下,在沒有經歷SARS的國家,人們開始關注新冠的時間要晚得多,基本始於3月份。其次,在應對本國COVID-19爆發方面,那些沒有SARS經歷國家的政府在實施隔離相關政策時反應明顯比有SARS經歷國家的政府慢得多。此外,有SARS經歷的國家的個人和政府的早期關注和應對不僅僅發現於亞洲國家,在各個大陸的國家中都普遍存在。與此同時,有SARS經歷國家的人更遵守隔離及保持社交距離等相關的規定。我們也發現這些個人和政府的及時關注和主動應對在有SARS造成死亡的國家中(更深的印記)更為明顯。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類似疫情的經歷印記是此次對COVID-19作出及時反應的基本機制之一。
二維/三維混合鹵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很高的穩定性,但實際上功率轉換效率很差,而二維鈣鈦礦成分一直被認為是罪魁禍首。邢教授的團隊發現,二維鈣鈦礦碎片實際上允許載流子在黑暗中自由遷移,但只會在光照下阻礙載流子傳輸。這種光致載流子阻擋效應無法通過上述傳統理解來解釋,但被發現源於二維/三維鈣鈦礦介面的陷阱填充增強的內建電場。邢教授的團隊進一步闡明瞭光致載流子阻擋機制如何危害光伏器件的短路電路電流和填充因數。
徐曉玲教授的研究團隊发现和鑒定了乳腺癌轉移抑制基因ATP11b的作用機制和相應的靶向治療藥物, 可提高乳腺癌轉移患者的治療成效。研究團隊利用全基因組敲除文庫技術完成對腫瘤轉移驅動基因的篩選,發現ATP11b為癌症轉移的抑制基因。在基因組水平剔除ATP11b,不僅能夠顯著增加BRCA1突變乳腺癌細胞轉移能力,且進一步表明ATP11b缺陷誘導非凋亡性的磷脂醯絲氨酸在細胞膜上外翻的機制,從而促進了對腫瘤微環境的修飾與預轉移龕的形成。研究團隊通過公共資料庫調研與細胞和動物驗證的方式,確定了紫杉醇與多西紫杉醇能有效阻斷與ATP11b關聯的腫瘤轉移。
一種具有超敏捷性和運動軌跡精確可控的電子昆蟲:超級敏捷和精確的軌跡控制是所有移動物體的兩個理想特性,但對於沒有剛性結構來支持快速操作的小型軟體機器人而言,它們變得非常具有挑戰性。在這項工作中,我們以共振頻率驅動的柔性壓電薄膜為電子昆蟲的主體,從而實現其快速直線運動,同時使用兩個靜電腳墊實現其快速旋轉運動。得益於上述精妙設計,一個65毫克重的電子昆蟲獲得了28身體長度/秒平方的向心加速度,此數值優於所有人造小型機器人,也優於包括蟑螂的一般昆蟲。我們的電子昆蟲可以在5.6秒內通過路徑長度為120裡面的迷宮,展示了精確的軌跡控制能力。此電子昆蟲的一種潛在的應用是攜帶一個180毫克的微型氣體傳感器來記錄氣體濃度分佈並識別洩漏源的位置。此外,我們製備了240毫克重的運動不受束縛的無纜繩版本電子昆蟲以增強實用性。無纜繩版電子昆蟲的有效負載是1660毫克,包括控制電路、電池、光敏電阻,其可在36.9秒內完成制定的“S”形路徑。
研究聚焦于中文構詞法系統的獨特性,通過腦電圖(EEG)和功能性近紅外光學成像(fNIRS)聯合採集的技術手段探究中文構詞法加工的神經機制。本研究探索了單獨呈現的中文複合詞如何被大腦解碼其構詞法合理性,包括其在大腦加工中的時間特徵和空間定位。該研究的發現證明中文複合詞構詞法加工的時間進程相對較晚,並且左半球的前額皮層發揮著重要作用。
針對委託代理理論的假設,官僚政治學的文獻認為政治家不一定能力較弱,而官僚也不一定是壞蘋果。對於授權決策,這意味著仍有待深入探究,尤其是立法能力和官僚聲譽如何共同影響授權的問題。本研究運用信任理論和城市市長的調查實驗來探討這個問題。研究將官僚聲譽視為個人可信度,把感知的立法能力視為制度可信度,研究發現二者在影響授權方面有著複雜的相互作用。當官僚聲譽高時,立法能力與授權無關。只有在官僚聲譽低時,立法能力才會有所作用,高立法能力與更大的授權意願相關,而在不考慮能力的情況下,這種相關性則較弱。這些研究結果對授權、自由裁量和官僚聲譽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這是一本關於“書”的書,就是對書的評論,展示了歷史學家王笛近四十年讀史觀察,也可以說是他的閱讀史,就此可以窺見他對歷史和現實社會的思考。發現“歷史的微聲”,也就是去傾聽民眾的真實聲音。
研究人員通常假設正向題目和反向題目之間存在著強烈的線性關係,即正向題目的回答(例如同意)完全反映了反向題目的回答(例如不同意)。但是,本研究挑戰了這種觀點,並提出了一種可能的非線性關係,部分原因在於中間層次的受測者在兩種類型的項目上都傾向於不同意。在四個例子中,非線性模型一致地解釋了正向題目和反向題目之間的關係。我們進一步證明了這種關係受題目特徵的調節所影響。正向題目和反向題目的建模錯誤可能誇大了題目之間表面上的獨立。我們提供 Mplus 語法,以供未來數據分析使用。
2020年4月9日,香港高等法院上訴庭做出CACV 541/2019, CACV 542/2019及CACV 583/2019號上訴判決,該案是有關香港法例第241章《緊急情況規例條例》是否違反基本法,以及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依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制定的《禁止蒙面規例》是否違反基本法。蒙面是否構成一種受言論自由保護的表達性的行爲是值得討論的。本文認爲,《禁蒙面規例》所規範的蒙面行為,是對表達方式的限制,而非對表達內容的限制。蒙面這一行為並不構成表達性的行為(expressive conduct)。然而,即使我們假定蒙面構成表達性行為,《禁蒙面規例》所保護的公共利益,依然具有足夠的重要性來限制這種表達。本文根據高等法院原訟庭和上訴庭這兩個判決,尤其是原訟庭判決所討論的三個主要法律爭議問題,通過美國憲法的相關反蒙面法案例和加拿大憲法的比例原則來試圖分析蒙面的法律性質,表達自由的界限,以及比例原則的適用。
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國家戰略目標,不僅體現了我國作為世界大國的擔當,也符合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轉型的需要。城市在我國人口、能源消耗、碳排放中均佔據主導地位,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主戰場。文章首先指出城市能源系統在推進國家“雙碳”目標中的重要角色及其面臨的重要挑戰。然後,以澳門為例分析城市能源消費、碳排放的基本特徵。最後,提出“推廣需求側管理為主、利用分散式清潔能源為輔、主動外購綠電為補充、發展智慧化技術為支撐”的城市實現碳中和的技術路徑,為推動我國城市碳中和進程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