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的研究在過去20年突飛猛進,尤其過去10年更創造了驚人的成果。副校長(研究)葛偉表示,為進一步提升整體的研究實力,澳大制定新研究佈局,在原有的優勢學科上,對一些新興學科加以重點發展,並支持人文社科和科技的交叉學科,滿足社會發展的趨勢。

研究成果飈升

澳大注重學術研究和科技創新,匯聚了科技和人文社科的大師,研究領域包括癌症、工程與材料、人工智能、中醫藥、微電子、人工智能、認知與腦科學及數據科學、文史、社會、法律、教育、商學等。根據國際論文資料庫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WOS)顯示,澳大高端學術期刊論文發表數目由2009年的140多篇增至2018年的1,500多篇,獲引用24,000多次,10年間上升超過10倍;論文獲引用次數由2000年的30次增至2018年約24,400次,增加了800倍。澳大還獲國家批准成立三間國家重點實驗室,眾多研究項目頻獲國際獎項,近年更積極推動產學研項目,以研究服務社會。

葛副校長表示,大學形成以「3+3+3+3」為骨幹的戰略佈局(三間國家重點實驗室、三個重點發展方向、三個跨學科交叉領域、三個人文社科研究平台),同時還集中力量支持既具澳門特色、又符合國際發展潮流的學科方向。

三個重點發展方向

三間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聚焦微電子、中醫藥和智慧城市物聯網。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芯片研究,20年間從零開始到達到世界前沿水平。1995年澳大研發首個微電子芯片,到今天,芯片研究已成為澳大的主要方向之一,成果在國際權威的ISSCC固態電路大會屢創佳績,例如在2019年發表了八篇芯片論文,數量僅次英特爾(Intel),與另外兩所機構並列全球第二;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建成全球頂級中藥創新平台,多次獲得澳門科技特別獎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8年才成立的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則集中研究物物互聯、網網相通以及物聯網模塊深度融合,助力澳門成為「物聯網+」智慧城市。

三個跨學科交叉領域

澳大的研究採取突出特色、發揮優勢的策略,除了三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積極扶持新的研究增長點,以精準醫療、先進材料和區域海洋作為重點發展方向。澳大過去幾年在精準醫療和先進材料領域已有長足進步,澳門數年前開始管理85平方公里水域,因此有需要開展海洋工程、海洋防災和海洋環境等工作。而研究區域海洋則是配合澳門發展所需,又順應國際發展潮流的學科方向。

科技與人文社科兩大領域過去壁壘分明,但跨學科研究今日已是大勢所趨。澳大的協同創新研究院設有三個研究中心,分別拓展人工智能、認知與腦科學和數據科學這三大跨學科交叉領域。在人工智能和認知與腦科學這兩個範疇,澳大與中國科學院下設的研究所在2019年先後成立了兩間聯合實驗室,而數據科學研究中心則可為全校各學科提供強大計算支持。

三個人文社科研究平台

在人文社科領域,澳大設有澳門研究中心和亞太經濟與管理研究所兩大平台,以及新成立的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澳門研究中心一直是澳門研究的權威重鎮,中心與澳門基金會合辦的《澳門研究》是現今澳門學最權威的綜合學術期刊。法學院出版的《澳門法學》則為澳門法制建設的主要學術平台。另一方面,大學創辦的綜合人文學報《南國學術》早已躋身同類學術期刊的前茅,成為華南綜合人文佳作薈萃平台。

葛副校長為澳大的研究方向制定了策略性的目標,高等研究院將會統籌人文學院、社會科學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和法學院的精英研究力量,引進高端人文社科人才,開展專題研究。研究院本身不設固定的研究目標,其任務將因應社會最新的發展不斷變化,而進駐研究院的學者會集中精力從事某個項目,完成項目後就會離開,不會恆常地作為研究院的成員。他表示:「高等研究院還可引入外面的著名學者,讓他們做一些短、中或長期的研究,促進澳大內外學者的合作。」

轉化研究成果

澳大於2016年成立創新創業中心,幫助師生實踐創意理念,並且提供研究成果商業化的平台,每年約有10至20個團隊入駐,其中優秀孵化團隊包括:澳門蓓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幹細胞常溫運輸系統)、天鎷科技有限公司(疾病相關蛋白質分子的分析和定量)等。為加強大學知識產權的保護和使用,澳大全資擁有的科技公司澳大創科(UMTec)已獲許可全權管理大學的知識產權及其開發和應用。

澳大也積極開拓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落地橫琴就是一大舉措。作為澳大首個在大灣區設立的產學研示範基地,珠研院將依託三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優勢學科,開展芯片設計、智慧城市物聯網、材料科技、中藥質量及癌症診療等方面的研究和開發。

來源:《澳大新語》第21期

相關文章:澳大和澳門的20年 辦學新定位與國際接軌全球策略提升國際聲譽 推全人教育配合澳門發展 環境育人配合大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