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今(16)日舉行“2023年財政年度澳門特區施政報告”座談會。多位專家學者認同是次《施政報告》“齊心合力,穩中求進”的宗旨,認為特區政府在疫情的困難中,努力穩定民生、尋求經濟復甦,期望特區政府稍後可以出台更具前瞻性的政策,同時加強政策規劃的延續性和認受性,為澳門疫後的發展鋪路。
是次會議由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主持。會上,澳門管理學院院長唐繼宗指出,是次《施政報告》提出的“1+4”產業政策,是針對澳門當下的問題所提出的合適之務實方案。此政策配合了澳門綜合旅遊的發展,連帶惠及經濟、就業和社會民生,他鼓勵繼續努力與橫琴合力發展相關多元產業。澳大社會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關鋒表示,面對疫情局面尚未完全受控,《施政報告》予人穩健和爭取復甦的空間之感,因此沒有很多亮麗的承諾。盼求社會上下齊心,努力配合抗疫措施,共同築建經濟復甦的基石。
澳大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吳德榮表示,是次《施政報告》較為平衡、對社會民生照顧充足。然而,他認為特區政府尚需加強對澳門長期的經濟轉型的估量,因為受疫情影響,澳門的經濟轉型已經開始,長期來說會可能出現很多陣痛,“1+4”產業政策需要專業高端人才,未必能吸收受轉型影響而失業的人群,短期來說可能會引發結構性就業問題,他認為未來數年澳門仍然有大量基礎建設,可能會是解決短期就業問題的一個出路,希望特區政府可以考量。澳大科技學院副教授黃承發認同建造業對解決短期就業的作用,他表示要吸引年青人入行,首先需要改善建造業的行業形象。此外,他提出“1+4”產業是長期的投資,需要更為長遠的規劃。
澳大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蘇小恩表示,是次《施政報告》中的旅遊政策較為穩建,建議考慮向更深層次推進,進行一些前瞻性的研究以開展新的旅遊策略,例如結合科技帶給旅客新的體驗可以吸引年輕旅客;研究疫下和疫後最有興趣和潛力來澳旅遊的國家和地區,化危為機;制定疫情期間的旅客住宿方案,使旅客即使在旅遊期間遇上疫情都有很好的體驗,提高旅客對澳門的滿意度,為澳門建立品牌效應。
澳大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徐建華從社會角度解讀是次《施政報告》,他表示經濟下滑可能會催生新的犯罪,且需注意有組織犯罪的轉向,其次,近年自殺率的上升亦讓人關注,需要有政策應對。澳大社會科學學院客席助理教授蘇桂龍亦關心疫情下澳門抑鬱和自殺率上升的情況,尤其是年輕人方面,可考慮制定系統性的學生和老師心理健康關注制度以作應對。此外,他認為加入一定期限的遙距工作模式,可加強年青人前往大灣區就業的動機。
明愛副服務總監林玉珠認為,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澳門的人口結構、家庭結構正在轉變,尤其需要關注人口老化的問題,應善用電子科技、調查研究發掘潛藏中的社會問題、發展新型社會服務模式。在失業問題上,她建議除關注經濟原因外,亦需關注心理及情緒因素,並提供適切培訓。澳大社會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陳建新樂見是次《施政報告》維持社會福利水平,一些政策如長者公寓、夾屋等將會相繼落成,他認為特區政府需認真研究和思考其分配問題,以確保相關政策能落實。
與會專家學者皆表示,除“1+4”產業外,特區政府亦可與橫琴合力發展一些具潛力的特定產業,如建造業、物流業等,這有利於澳門短期的經濟發展、改善失業問題。
新聞來源:澳門研究中心 | |
媒體聯繫: | |
澳門大學傳訊部 | |
李巧雲 | 電話:(853) 88228004 |
鄭家宜 | 電話:(853) 88228009 |
電郵: | prs.media@um.edu.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