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將向劉遵義、陳凱先、中村修二、李蘭娟、李效良、朱麗蘭及江朝暉頒授澳大榮譽博士學位,以表彰其卓越成就、為社會和教育的發展所作出的重大貢獻。有關榮譽學位及高等學位頒授典禮將於12月11日(星期六)下午4時在澳大大學會堂舉行;此外,同場還會頒授博士、碩士學位和學士後課程證書/文憑。典禮設有現場及網上直播,讓世界各地的畢業生和親友都能參與其中。
劉遵義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1976 年,他於史丹福大學晉升為正教授,2006年退休並出任李國鼎經濟發展榮休講座教授。他身兼計量經濟學會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資深研究員及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曾獲香港科技大學、創價大學、早稻田大學、台灣中央大學、復旦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多所知名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1966年,劉遵義建立了中國最早的計量經濟模型之一,至今仍在沿用,為國家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
陳凱先為藥物化學家,長期致力於藥物構效關係和生物活性小分子化合物結構預測的研究,與其研究團隊一起提出並改進了多種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方法和技術,並應用於多種藥物與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擬和理論研究。他積極開展基於藥物與受體三維結構的藥物設計研究,發現了多種有望發展成新藥的化合物。這些創新的研究工作促進了藥物化學、生命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的跨學科交叉研究,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中村修二是利用電能轉化成光能技術的先驅者之一,於2014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92年,中村教授發明了藍色發光二極管,照明技術自此進入了全新時代。他的偉大發明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以更低廉的價格享用電力照明的應用成果。另外,中村教授獲得200多個美國專利和300多個日本專利,發表550餘篇相關領域的論文。
李蘭娟是中國著名的傳染病學家,是傳染病防治工作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她首創感染微生態理論,為感染防治開闢嶄新思路。由她創建的李氏人工肝系統,對治療重型肝炎肝衰竭,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有重大貢獻,作為中國“人工肝開拓者”當之無愧。李蘭娟在防控H7N9疫情的救治實踐中應用“四抗二平衡”治療方案,顯著提高重症救治率,是中國傳染病防治工作經驗的重大成果,獲國內外高度評價。
李效良在學術界有供應鏈管理之父的尊稱。他在九十年代所做的基礎研究開拓了這門嶄新的學術領域,徹底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物流運作及商業發展。李效良現為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的運營、資訊及科技Thoma講座教授,也是史丹福發展中經濟體創新研究所的創始主任和史丹福價值鏈創新發展計劃的聯合主任。近十年來,他在加納設立了研發中心以支援當地創業者,並曾與非洲、印度和亞洲的非營利非政府機構開展許多對社會負責的供應鏈管理項目,對這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朱麗蘭是原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長期從事高分子反應動力學、高分子材料剖析及結構表徵研究,曾分別獲國家級重大科研成果獎及應用成果獎。由於在推動國際科技合作以及促進中國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與產業化方面成績卓著,1993年獲美洲中國工程師協會頒發傑出服務獎;1997年被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998年獲德國聯邦總統星級大十字勳章以及烏克蘭總理頒發的烏克蘭國家勳章。
江朝暉是一位擁有多項專利的傑出工程師、資訊科技界專才。她具有30年以上相關技術的工作經驗,曾任Cisco中國首席技術官及全球副總裁、Google首席技術官等。於Cisco從事研發工作時,江朝暉發明並交付了六個產品平台,涉及教育、醫療保健、智慧城市與交通、遠端醫療、環境監測、建築能源管理等領域。此外,她已獲得超過 15 項與儲存虛擬化、導航、檔案系統和電源管理相關的專利,其作品亦曾刊登於多份權威科學期刊。
此外,逾千名來自澳大人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法學院、科技學院、社會科學學院、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中華醫藥研究院、協同創新研究院的應屆博士、碩士和學士後證書/文憑課程的畢業生將獲頒證書。是次典禮設有網上直播,未能親臨現場的畢業生和親友可於典禮期間登入澳大官方網頁www.um.edu.mo的直播專頁或澳大官方微博:澳門大學和官方YouTube:University Of Macau觀看。
新聞來源:傳訊部 | |
媒體聯繫: | |
澳門大學傳訊部 | |
李巧雲 | 電話:(853) 88228004 |
林祖兒 | 電話:(853) 88228022 |
電郵: | prs.media@um.edu.mo |
澳門大學創校 | |
40周年校慶專頁: | 40.um.edu.mo |
澳大網頁: | www.um.edu.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