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後,遙距教學在澳門、香港和內地的高校師生之間,迅速成為熱門話題。因抗疫停課的關係,澳門大學各學院老師即利用網上教學平台展開遙距教學,讓學生在抗疫期間也能做到「停課不停學」。老師們在這段期間為遙距教學做了哪些準備,上課的形式又是怎樣?
分組研究疫情和罪案課題
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主任、副教授徐建華今學期遙距授課的科目是「質化研究方法」,對象為修讀犯罪學與刑事司法碩士課程的學生。徐教授開課前作了大量準備,把講義及大量每週課外閱讀上載至UMMoodle網上教學平台,並在網上收集學生的課前提問。徐教授說:「早在2017年起,我已開始利用網絡軟件作為輔助教學工具邀請講者嘉賓線上發言。今學期也會邀請繼續到牛津大學、康奈爾大學、澳洲國立大學深造的畢業生分享其研究方法和進度。」徐教授還推薦很多國際權威的學術期刊和經典研究書籍給學生在線上閱讀,並要求學生每週上載讀後感和提問。
基本上,每位修讀徐教授課程的學生,都需要找感興趣的社會課題,試做質化研究的小組項目,徐教授表示,今個學期雖然特殊,但不會例外。全班學生共分五個小組,開展不同的研究項目,然而全部都自發選擇了與新冠肺炎疫情和罪案有關的課題,包括比較港澳兩地與疫情相關的罪案,與新冠肺炎有關的歧視,以及大數據和監視系統在疫情期間的應用等。每週,各小組都會向徐教授彙報研究進展,並進行頭腦風暴和作修正指導,學生也可以在微信上隨時聯繫他諮詢研究中遇到的問題。另外,運用Zoon軟件共享螢幕功能,學生能在課堂上報告小組研究,並與其他同學進行即場討論。他說:「目前大學提供的網上教學工具,不但方便和高效,也讓今學期教學模式的轉變順暢接軌。」
虛擬實地考察
從二月初起,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鄧美鳳一直透過UMMoodle、Zoom向修讀國際綜合度假村管理專業的三、四年級學生傳授「餐飲管理課程」。鄧教授表示,課程涉及廣泛的餐飲知識,從餐單設計到環境氣氛營造、綜合提升服務水平,以及相關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等。」鄧教授雖然已教了這門課四年,但她不會鬆懈備課,每學期都會重新準備講義,教學內容緊貼行業變化。今學期轉用遙距授課,她用了三倍時間準備每一堂,當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加強學生的參與感。
受疫情影響,原本安排的四個綜合度假村的參訪活動需要延期,鄧教授說:「這是較為令學生失望,因為他們期望能參與較多這類的對外教學,為日後實習和工作做好準備。不過,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她目前採取的緩兵之計是「虛擬實地考察」(Virtual Field Trip),鄧教授在課程上加入了由澳洲政府耗資設立的「虛擬酒店參觀」網站,搜羅了澳洲各地著名酒店,讓學生仿如親臨其境,一步一步考察酒店情況,理解和分析度假村的運作。她還透過網上資源、短片、旁白解說的課堂簡報、個案分析、相關閲讀材料,以及針對課堂內容的小測驗,「希望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投入上課。」
採用非共時教學手段
教育學院周憶粟教授把所有課程講義、閱讀資料、影片資料、作業評核,通過UMMoodle分享給學生。他今學年開設的「比較教育」課程,主要採用非共時(asynchronous)的教學手段,「這樣給每位學生都有緩衝的餘地——選擇你喜歡的時間,用你喜歡的節奏來上課。每週還佈置必讀和選讀的內容,供不同能力和興趣的學生選擇。」
周教授為遙距授課準備教案的一次性投入比較長,對於一門新課程,每週以三小時計算,要投入8至10小時的時間製作一份講義(Slides,投影片)(50至70頁左右),以他的「比較教育」課程為例,其中一個有關古巴教育成果(Cuba’s education achievement)的單元,就設計了50頁的Slides。他說:「技術只為實現教學目的而存在的手段,我目前的策略是專注內容,技術手段為次要。」
教學取長補短
科技學院助理教授陸萬海今學期分別有兩門課程「土力學前沿」(本科生)和「高級土力學」(研究生)進行遙距授課。他說一直有參與澳大教與學優化中心舉辦的有關遙距教學的工作坊,今次是一次學以致用的好機會。
陸教授坦承遙距教學難以取代班房教學,畢竟始終缺少了面對面的溝通,「Zoom軟件亦非萬能工具,當學生關了視像鏡頭,老師難以肯定他們是否在專心上課。因此上課也不宜太長,期間要預留時間給學生發問,否則就會成了單向教學,學生未必接收到知識。」
陸教授因此取長補短,上課前會先上載投影片,片內附錄音解釋,並要求學生除了閱讀課本知識,也要預先聆聽錄音,提前預習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論。授課時,陸教授會先關心學生的狀況,讓學生分享抗疫期間遇到的困難,作為課前的小小互動,然後才入正題,把複雜難懂的概念即場演繹一次,當有學生不明白,可隨時發問,增強互動性。他說:「跟文科生不同,理科學生上課的互動性較低,如微積分,進行推理和公式較多,因此講的機會較少。遙距教學也不可以扭轉這狀況,因此需要因應不同的學習模式取長補短,有時更需隨機應變。」
課程以虛擬案例開始
法學院副教授李哲今學期以遙距方式講授「外國刑法」及「東亞法律制度」課程。 「外國刑法」課程有10多位研究生修讀,學生來自澳門及內地的全職和半工讀學生,「由於學生背景各異,我準備教材時需考慮他們對課題的認知及受疫情影響下蒐集資料的困難。」
「外國刑法」課程以一個虛擬案例開始,講述一個涉嫌參加非法遊行的青年,在現行犯的情況下被逮捕。「我與學生分析案例時,把一個大問題分成十多個小問題,每人負責解答一個小問題,之後與同學分享按照內地及澳門的法律,這個問題會如何解決,然後大家再對比兩地法律及其他國家的法律進行討論。現時學生上課都十分積極,有很多互動。」現時她主要以微信群組與學生溝通,並把案例、所涉及的法律文件電子版、教材的相關章節及PowerPoint (PPT)等上傳至UMMoodle。考慮到學生因為衣著、家庭環境等因素,可能不太方便開鏡頭,李教授只要求學生用語音討論及回答問題,她可從中知道同學有否留心聽課。
營造課堂活躍氣氛
人文學院副教授Hari Venkatesan(何立慧)今學期通過遙距教學講授「Translation for the Media」、「Translation of Legal and Business Writings」及「Translation Technology」等課程。剛開始遙距教學時,部分學生因為難為情而關閉鏡頭,令Hari教授無從得知他們是否在聽課,更有點像對著空氣講課,他於是想出一個辦法令課堂活躍起來。「我儘量每節課都問每一個學生問題,或請他們針對當日的授課內容提一下意見,學生知道自己隨時都可能被我點名問問題,基本上都很積極聽課。」
練習是提升翻譯能力的不二法門,Hari教授在練習交替傳譯時,每讀完一句,學生就要即時翻譯一句,一句接一句,之後將整段錄音上傳到UMMoodle網上教學平台供評分。做分組翻譯練習時,他會讓學生利用Google文件的多人即時同步編輯功能,同時合力完成作業。
研究計劃寫作課
健康科學學院黃值富教授研究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基本生化和遺傳機制,他今學期為58名研究生上一門關於撰寫研究計劃和草稿的遙距課程。過去數週,他在每堂課開始時都在UMMoodle問一條簡單問題,學生只有10分鐘時間回答,這樣他就能夠迅速知道出席率。他說 :「遙距教學非常適合這種寫作課程,由於分發練習題目和提交答案都在UMMoodle完成。」
黃教授每節課長近三小時,內容緊湊,保持了原有教學進度。他說,大多數學生都比較害羞,不願在線上「露面」,但會在聊天室熱烈地提問和討論。「在三小時裡,我要兼顧很多東西,一邊講課、一邊切換投影片,還要留意同學在聊天室討論甚麼,每堂課我都覺得過得很快。」
相關文章:
新聞來源:傳訊部媒體聯繫:澳門大學傳訊部
李巧雲 電話:(853) 88228004余偉業 電話:(853) 88224322電郵:prs.media@um.edu.mo澳門大學網頁:www.um.edu.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