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今(22)日舉行“論人工智能時代的醫療及教育"榮譽博士講座,邀請了澳大榮譽博士、享譽全球的科學家沈祖堯教授擔任主講嘉賓,吸引眾多澳大和中學師生、專家學者、業界人士, 以及社會賢達參與。沈祖堯教授遠眺未來,大談當人工智能與生活密不可分時,人類該如何自處,讓身心靈得以健康發展。
澳大副校長蘇基朗教授致辭時,詳述了沈祖堯教授對推動高等教育及醫學發展作出傑出貢獻, 並讚許沈教授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爆發期間,英勇無私地抗擊疫情, 沈教授亦因此獲《時代雜誌》譽為年度“亞洲英雄";而在擔任中大校長期間,實現多項宏偉藍圖,包括深化和拓展書院系統、落實3+3+4學制改革、推動港中大國際化、設立港中大深圳分校及港中大醫院等等,深受本地、國家及國際的肯定和讚譽。
講座上,沈祖堯教授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協助醫護人員作出更準確的診斷,他舉例當以磁力共振和電腦掃描進行檢測時,人工智能可運用其醫學知識,把蘊含的數據作更詳盡的顯示和分析,也大大縮短檢測所需的時間;而機械人手術也避免了眼花手震勞累等問題,開刀切口變得更微細和精準;此外,人工智能也可以根據身體數據、心理變化、精神狀態,預測個人未來患病的可能。然而,沈祖堯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未能解決所有醫療問題,也不可取代醫護人員,當中涉及信任、私隱及安全問題,面臨即將到來的歷史性轉變,他建議政府各方須作深入的討論,準備迎接翻天覆地的改變。
另外,沈祖堯教授也觀察到人工智能普及對年青人有一定影響,他建議未來教育需要使學生具備五個C:一)Critical thinking,具批判有用知識的能力;二)Collaborative spirit,與人合作的精神,如今知識難題已非一人之力可以解決,需集多人智慧;三)Communications skills,溝通技巧,別讓人工智能取代;四)Confidence in themselves,面對不如意事要對自己有自信;五)Compassion for others,同理心,對人有情感,因為這就是人與人工智能的分別。
沈祖堯教授成就卓著,帶領其團隊在腸胃病學方面取得了開創性的研究成果,為世界腸胃病的防治帶來了重大的影響及改變,屢獲殊榮:2008年,美國防癌基金會頒授的桂冠獎;2009年,獲馬歇爾及沃倫講座獎及德國腸胃病學協會內視鏡獎;2013年,獲世界胃腸病學組織及基金授予的世界胃腸病學組織專家榮譽;2017年,榮獲國際赫伯特‧福克大獎等。
新聞來源: 傳訊部
媒體聯繫:澳門大學傳訊部李巧雲 電話:(853) 88228004余偉業 電話:(853) 88224322電郵:prs.media@um.edu.mo
澳門大學網頁:www.um.edu.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