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發明一項用於儲運幹細胞的新技術,能令幹細胞在常溫下儲存7天以上而不失生物活性,此技術打破傳統局限,包括幹細胞運輸所依賴之費用高昂的冷凍保溫設備和繁瑣的凍存手續等,開啟了細胞常溫儲運的新篇章。

澳大健康科學學院徐仁和教授,擁有近二十年研究幹細胞及其醫學應用的經驗。徐教授帶領其博士研究生蔣斌和博士後研究員燕麗從事有關研究工作,加上澳大健康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黃冠豪的研究小組參與,成功發明該新技術。該研究題為“Spheroidal formation preserves human stem cells for prolonged time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for facil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人幹細胞聚集成球可在常溫下長時間儲存和運輸)已獲國際著名生物材料期刊《Biomaterials》發表。

該研究發現透過懸滴法或其它方法製備人間充質幹細胞球,可降低細胞代謝並增強細胞活性。即使沒有氧氣供應,這些細胞球在封閉並充滿常規培養基的存儲管內,常溫下可保存長達11天,且細胞存活率達90%以上。此法還適用於人多能幹細胞。

幹細胞存在於骨髓、血液、大腦、脊髓、皮膚、角膜緣等處,負責更新、修復體內各種受傷的組織、器官。透過幹細胞移植可以令受損的組織器官得以修復,恢復其機體功能,因此幹細胞具重要的臨床治療價值。然而,幹細胞的培養環境和保存方式要求甚高,如長時間(24至48小時以上)暴露在不宜的溫度、濕度、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下,細胞會逐漸失去功能和活性。

目前,幹細胞的長途運輸主要依賴冷凍儲運,但成本高昂,動輒可達數百甚至上千美元;而短途運輸可以細胞懸浮或貼壁培養進行;但攜帶的細胞數量有限,且細胞活性在48小時後均顯著下降。澳大新研究技術(被命名為細胞球儲運)則可打破上述傳統細胞運輸的局限,只需數美元的普通試管和培養基便可儲存及攜帶大量的任何可聚集成球的幹細胞和非幹細胞,適用溫度範圍為10℃至37℃之間。利用此方法,需接受幹細胞治療的病人將可使用遠程、常溫送遞的、足夠劑量的幹細胞而不再需要使用經凍存的幹細胞並等待它們的解凍、復甦和增殖。

是次科研項目獲澳門大學和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資助,新研發技術已申請專利。有關該研究論文更多資料,可詳閱: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17302077 


新聞來源:健康科學學院

媒體聯繫:澳門大學傳訊部
李巧雲 電話:(853) 88228004
余偉業 電話:(853) 88224322
電郵:prs.media@um.edu.mo

澳門大學網頁:www.umac.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