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傳播系承辦,中國網絡傳播學會及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合辦的“全球化下的社交媒體與數字網絡:2012中國網絡傳播學年會澳門國際會議”在澳大圓滿閉幕。是次會議有來自海內外的新媒體傳播學者、業界精英及博士碩士研究生約一百四十人參與,是澳門史上最大型的新媒體傳播研究盛會。傳播系表示,本次會議利用澳門一國兩制的優勢地位,為海內外學者精英提供了一個獨特的交流平台,對提升澳門於新媒體傳播的研究地位有著深遠意義。

開幕式上,澳大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院長郝雨凡教授致歡迎辭,爲會議拉開了帷幕。隨後澳門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和中國網絡傳播學會會長杜俊飛教授也分別致辭。就是次會議的主題——“全球化下的社交媒體與數字網絡”,大會特別邀請了五位國際知名學者擔任主講嘉賓,在澳大傳播系主任孟甘霖教授的主持下,五位嘉賓逐一發言,展望新媒體趨勢。

英國牛津大學牛津互聯網研究所互聯網研究教授威廉•H•達頓的主題發言為“互聯網和第五等級的興起”。身為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教授級研究員、牛津電子社會科學(OeSS)項目首席研究員及牛津大學互聯網調查首席研究員(OxIS),他以個人如何使用互聯網的調查數據,實證性地回應了互聯網催生“第五等級”的興起等相關問題。

葡萄牙里斯本互聯網和網絡研究所(LINI)研究項目總監、里斯本大學學院科技與社會系教授古斯塔沃•卡多佐的主題發言則主要關注互聯網的使用趨勢。他在“互聯網使用的趨勢:興起的網絡生活世界?”主題發言中,談及研究人員在多達十個國家中相互合作,試圖在通用數據收集的基礎上了解全球網絡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影響。

全球華裔傳播學者中最高產和最知名的三位學者之一、香港城市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祝建華教授亦在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大數據時代的新媒體研究:泡沫、神話、現實?”。大數據的概念在近年不斷被提及,祝建華教授的發言結合了這
一熱門話題和會議主題進行深入討論。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傳播系教授卡羅琳•A•林教授是新媒體廣告研究的著名專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資訊技術的內容、用途和影響,公共傳播競選和國際交流。會上,她以“數字化信息時代的社會變遷”爲題探討數字化信息時代社會變遷的廣度和深度、優點和缺點,並分享了其對於全球社會之間文化滯後和通訊鴻溝的理解。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南京大學網路傳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網絡傳播學會(CNMCA)會長杜駿飛教授在“虛擬社會管理的若干基本問題”的主題發言中,討論了基於虛擬社會流動性、族群化、人民身份、雲智慧、技術近用等特質,政府應如何以虛擬社會的動態管理、差異管理、認同管理、協商管理、學習管理來應對治理挑戰。

另外,大會還舉辦了“新媒體與全球化”圓桌論壇。論壇由澳大傳播系副主任吳玫教授主持,七位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專家:新加波南洋理工大學教授郝曉鳴、香港浸會大學教授郭忠實、中國浙江大學教授韋路、美國加州大學富勒頓分校教授Kuen-Hee Ju-Pak、俄羅斯新聞社北京分社主任Alexey Efimov、里斯本大學學院科技與社會系教授古斯塔沃•卡多佐及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會長張榮顯博士各抒己見,圍繞主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社交媒體的大數據挖掘與研究是新媒體研究的前沿領域,在“基於大數據挖掘的行爲和方法”專題組中,匯聚了中國內地相關領域的著名精英,由清華大學教授金兼斌擔任主持、著名統計調查專家柯惠新教授進行點評;華通明略大中華區研發總監譚北平、優捷信達總裁陳里波、騰訊網雲平台部總監傅志華、清華大學助理教授崔鵬及香港浸會大學博士王甯為主講嘉賓。

爲期兩天的會議分中文和英文組進行,圍繞“社交媒體研究”、“新媒體與政治”、“新媒體產業研究”、“微博客傳播研究”、“社交媒體與應用傳播”、“新媒體管理與自律”、“媒介素養與公共空間”、“傳統媒體轉型”、“新媒體文化研究”、“網絡2.0與政治參與”、“新媒體與公民社會”、“新媒體實證研究”、“新媒體觀點”、“新數字鴻溝”、“社交媒體與文化”等重要問題進行了近三十場的討論。最後,大會還舉行了最佳學術獎及最佳學生論文頒獎禮,澳大傳播系研究生趙世瑾和林仲軒榮獲最佳學生論文。

另外,澳大傳播系教授陳懷林賦七律詩一首祝賀二○一二中國網絡傳播年會成功舉辦:

雨霽雲破現暖陽,
四海學人聚一堂。
名師妙論皆珠璣,
新秀卓見異凡響。
贊彈社媒聯萬戶,
喜憂全球收一網。
猶恨日短意未盡,
來年浦江續濠江。


如對上述資訊有任何查詢,請聯繫傳訊部新聞專員李小姐或黎小姐(電話:(853)83974325),電郵:prs.media@um.edu.mo)或瀏覽澳大網頁www.umac.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