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共享空間(Learning Commons)的概念近年在世界各地的大學校園紛紛流行起來,最近這股校園風也吹到澳門大學(澳大)清幽的小山上。舒適的空間,一杯咖啡,一件甜點,手握一部手提電腦,背靠著柔軟的沙發查找資料,間中或加入同伴的討論,這裡就是學習共享空間營造的一種新形態的學習環境,一個可以讓學生閱讀、自學或自由討論的理想學習天地。
方寸之間見天地
學習共享空間非近年冒起的新概念,很多大學都因為學習共享空間取得的成功經驗,而將其加入為大學重點發展的項目。學習共享空間的設計概念最重要是以學生為本,是一個可以與大學的社群教育互為結合的學習理念,而日益電子化的學習設備是促使它廣泛流行的誘因。由於校園面積有限,澳大當初為找尋一處為學生打造一個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學習環境而頗費思量。澳大副校長(學術)何順文表示,在引入學習共享空間的理念時,已考慮到其目的是要支援大學推行的社群和通識教育,以及希望在校園營造熱烈的學習和議論的氛圍,將課堂的學習延伸至校園的各個角落,使校園的學習文化活躍起來。
澳大首個學習共享空間位於新建的研發大樓,是由一個未經使用的實驗室改建而成。步入這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甚有現代風格的屏風,各區劃分明顯,中間以半透明的討論室作分隔,除了為學生提供小組討論空間外,亦作為動、靜區域分隔之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既可用來形容澳大現校園的軟、硬件設備,用來形容學習共享空間更是貼切不過。內裡應有的設備及功能如自助搜查資料系統、電腦資源與器材共享、討論及互動空間、多媒體資源、休憩空間、安靜閱讀或自習空間等一應俱全。這裡每一寸空間的設計、每一個物件的擺放位置,都經過校方縝密的考量,而且吸納了世界各地大學的特色之長,融會貫通後再結合澳大本身特色設計而成,可謂「方寸之間見天地,細微之中閱乾坤」。
由於空間內大面積玻璃窗的透光設計,室內採光十足,濃濃的咖啡香氣伴隨著討論的聲音同時在室內飄動,舒適而悠閒。一個人時,可選擇坐在左面一排高腳椅上享受寧靜的啃書時光。若三兩同學來到,可以去到右方的位置或咖啡廳內的空間發聲討論。當累了的時候,大家更可隨意靠著沙發打個盹,休息一會或發一個午後的美夢,誠樂事也。
在這小小的方寸裡,感性與知性渾然一體,結合成一道迷人的校園景觀。
空間的深層意涵
空間內設備先進,但真正使用的是學生,若沒有人氣,沒有人文的氣息,所有空間內的唯美設計都僅僅是裝飾罷了。24小時開放,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吸引點,尤其是在趕報告的非常時期。這裡的日與夜都人氣爆燈,會議室更經常爆滿。黃旺是澳大電腦及資訊科學系四年級生,自從學習共享空間在去年試行之後,他與同學幾乎天天都來這裡一趟,愛極了這裡悠閒、可互相討論的時光。當然,他還愛上這裡舒適的氣氛,可以任意吃些小食提提精神,「這確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習空間,不過還有一些可以改善的空間。」黃旺說。
校方費盡心思為學生打造的一片學習天地,但學生又能否明白箇中的深層意涵呢?例如內裡設有蘋果校園電腦體驗中心,學生可以任意使用和上網,體驗新科技。心理學系二年級學生許天益說,很多學生不太理解它設立的意圖,誤以為只是蘋果公司在校園的一個銷售點。另外同學也不完全清楚空間的規劃特色,例如動與靜區劃的區分,對於他們來說,這裡仍然是一處圖書館的延伸。
何順文副校長指出,「要建立校園文化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透過校園的各項細節的安排,透過不同活動來牽動澳大自身的校園文化,從而令到校園增添濃厚的人文氛圍,使師生的思想交流更為活躍,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目前在現有校園的設計只是試驗性質,校方有關部門會收集用家的意見,不斷改善。」由於學習共享空間在很多大學都取得很成功的經驗,因此早被納入大學的重點發展項目。澳大新校園未來也會設立多個更為完善的學習共享空間,並依據每個學院,每座建築物的特色,有系統地建立具澳大特色的學習共享空間。同時,澳大也會參考現時試行的經驗,盡量為學生建立一個輕鬆、可自由討論和學習的環境,使其學習達到最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