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左起)鄭欣淼與郝雨凡以故宮學和澳門學為例探討全新學科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中文系於4月13日舉辦“學科的生成與建設”學術對話會。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與澳大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院長郝雨凡應邀到會,以故宮學和澳門學為例探討全新學科的生成與建設。鄭欣淼指,應形成與敦煌學等相媲美甚至更具現實優勢的澳門學。

鄭欣淼和郝雨凡分別介紹了故宮學和澳門學的倡導情況,認爲澳門作為近五百年西學東漸和東學西傳的獨木橋,以及東西方各種宗教、文化交匯碰撞之地,在西方走向中國、中國連接世界的大航海時代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澳門研究在通向重新認知甚至改寫中國乃至世界近代歷史的學術努力中,應形成與敦煌學等相媲美甚至更具現實優勢的澳門學。澳門學作為一種獨立的學問,須以澳門深厚的歷史及其研究為基礎,建構以澳門歷史和社會現實為核心內容同時又能豐富世界歷史認知的知識系統,揭示出人類文明進程中的澳門圖式及其學術範式,從而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乃至世界和平的進程提供有價值的參照。

兩位學者的精彩對話,吸引不少師生到場聽講。他們提及,故宮與南陲澳門雖遠隔數千里,但中西文化最初交匯中的紫禁城與澳門所形成的中西文化“互動相生”史實,卻有著令人幾乎難以想像的關係。據史家研究,因明嘉靖皇帝需要龍誕香,但龍誕香的來源又控制在葡萄牙人手中,故不得不開放廣東香山一角小小的蠔鏡澳為貿易港口以互市,這就有了澳門,澳門的誕生就與皇家有了關係。

一六○一年,經由澳門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將世界地圖、機械鐘錶、耶穌聖母像等反映當時西方文化特點的一些器物獻給明萬曆皇帝,敲開了紫禁城的大門,一直到清代康雍乾時期,一場中西方文化的交匯使澳門與紫禁城有了更為密切而重要的關係。這一段歷史都是故宮學與澳門學要研究的重要內容,或者說故宮中有研究澳門的內容,澳門學中有研究故宮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