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左起)余成斌教授、麥沛然博士、博士生魏和功、馬許願教授及冼世榮博士出席美國國際固態電路會議

澳門大學展開慶祝珍禧之年首周,微電子科研領域又再傳捷報。在日前舉行的第五十八屆美國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澳大展示了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所研發的兩項先進晶片成果,晉身世界第十五名,顯示澳大在微電子科研領域已進入成熟階段。美國國際固態電路會議被譽為“國際芯片奧林匹克”,全世界只有為數不多的頂尖大學及業界企業才能在該會議中展示其研究成果。

第五十八屆美國國際固態電路會議於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美國三藩市舉行。固態電路學會是國際電機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旗下四十個學會當中最大的學會之一,處於當前“資訊時代革命”的前沿。今年,來自世界各地共四十六間大學在該會議上發表論文。澳大在該會議上的排名為世界第十五名,亞洲第五名,中國第一名。

澳大發表的兩篇論文名為“A 0.46mm2 4dB-NF Unified Receiver Front-End for Full-Band Mobile TV in 65nm CMOS”和“A 0.024mm2 8-bit 400 MS/s SAR ADC with 2-bit/Cycle and Resistive DAC in 65 nm CMOS”。其中第二篇論文相關的技術將可以應用於便攜式產品中。與澳大同場發表論文的還包括日本TIT、法國意法半導體有限公司、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台灣大學、台灣交通大學、日本東芝、韓國KAIST、Texas Instruments、Broadcom、亞德諾以及麻省理工大學等。

約一千多與會者聽取了澳大的論文報告,獲得國家重點實驗室國際科學顧問、微電子領域的知名教授等頂尖專家學者的高度讚揚,這些專家學者一致強調澳大取得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澳大博士生魏和功的論文榮獲專為遠東地區而設的“絲綢之路獎”。上述科研成果進一步鞏固了澳大在該領域的地位和國際影響。

是次會議主題為“電子科技服務健康生活”。會議沿襲一貫的優良傳統,只採納來自世界各地業界及學術界有關集成電路及系統領域的最尖端、最具創新性的研究成果。該會議每年舉行一次,是展示微電子領域最新成果的國際平台。在本次會議上展示的重要創新成果還包括:英特爾展示的採用32nmHKMG工藝集成約31億個晶體管的Itanium處理器,與同系列舊款處理器相比,晶體管數量增加百分之五十;IBM展示的世界上第一款突破5GHz的商用處理器晶片—運作時脈高達5.2GHz的zEnterprise系統,該系統的核心伺服器稱為zEnterprise 196,採用的45nm SOI CMOS工藝令效率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五;華盛頓大學展示的在主動式隱形眼鏡內建的無線供電葡萄糖感測器晶片;以及IMEC展示的世界上首個8bit有機微處理器。

今年的會議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三千多名學者及業界專家。會議內容涵蓋了固態電子領域的各種熱門話題,包括22/20納米工藝節點時的設計、數據轉換器領域的突破、無線感測系統、未來記憶體架構、進身網路技術標準、高速可攜式無線電路以及智能電網技術。

參加本年度會議的澳大代表全部都是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成員,包括澳大副校長馬許願教授、科技學院余成斌教授、麥沛然博士、冼世榮博士以及博士生魏和功。其中,麥沛然博士與魏和功在大會上發表論文報告。此外,麥沛然博士還獲邀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進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