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國際譯聯第六屆亞洲翻譯家論壇於2010年11月6日至8日在澳門成功舉辦。本屆論壇由澳門翻譯員聯合會與澳門大學共同主辦,並由澳門大學承辦;其主題為:“翻譯與跨文化交際:歷史、現狀與展望”,下設8個分會場專題:(1)翻譯和跨文化研究;(2)澳門暨亞洲的翻譯歷史和跨文化交流;(3)旅遊翻譯和媒體翻譯;(4)外交翻譯/口譯;(5)國際貿易和法律翻譯/口譯;(6)文學翻譯;(7)翻譯教學和譯員培訓;(8)翻譯技術和出版。

本屆論壇吸引了來自亞洲、歐洲、澳大利亞、北美、南美以及南非等世界各地共318名與會者。論壇共收到將近300份論文摘要,分成28個分會場、6個主旨發言、2個翻譯沙龍以及3個圓桌討論。

國際譯聯主席瑪里安•鮑爾斯(Marion Beors)女士在開幕式上致辭。黃友義先生、克莉絲蒂娜•謝芙娜(Christina Schäffner)教授以及鮑川運教授等3位主旨發言人分別就中國、歐盟及美國的口筆譯培訓這一重要課題作了精彩論述;另外3位主旨發言人則從歷史、現狀及展望對翻譯問題進行了探討:吳志良博士回顧了澳門翻譯的歷史,對翻譯員在歷史中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作了深入剖析;張佩瑤教授從中國翻譯話語的角度,賦予翻譯作為跨文化交際這一命題更新的見解;孫藝風教授則對可譯與不可譯這一對由來已久但又令人著迷的概念進行了重新解構。

兩個翻譯沙龍吸引了眾多年輕譯者和年輕學者。沙龍一為年輕譯者與唐聞生老師(已故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及鄧小平副總理的主要英文口譯)和朱英璜老師(《中國日報》前主編)進行的輕鬆活潑的對話;沙龍二則讓年輕學者有難得一遇的機會向各個名家大師提問,並聽取他們對於學術研究及發表成果的意見和建議。論壇的整個議程安排兼顧了翻譯實踐者和學術研究者的興趣,使二者得到合理的平衡。

亞洲翻譯家論壇在國際譯聯的支持下每三年舉辦一次,已成為亞洲地區翻譯界最重要的盛會之一。本屆論壇還增設了一個特別安排,即在11月4日至5日於澳門舉行國際譯聯執行委員會的例會,讓委員會的所有成員都可以參加論壇。國際譯聯前主席彼得•柯拉夫史克(Peter Krawutschke)博士蒞臨論壇並主持了由國際譯聯副主席黃友義先生所做的第一場主旨發言,使本屆論壇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