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有一位紮著小辮子的英國學者,他將學術研究與對音樂的熱愛相互交融、渾為一體。白天,他鍾情旅遊學研究,當明媚的陽光穿過工商管理學院課室的窗戶時,他正西裝筆挺地站在講台前,以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為學生們剖析著旅遊行業的最新趨勢;夜幕低垂時,他搖身一變成為樂隊的靈魂鼓手,坐於舞台後方,在鑔片上縱情敲擊。他正是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綜合度假村及旅遊管理學系副教授Glenn McCartney——位於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之列的澳大學者。
研究夜間經濟的鼓手
當燈光聚焦於澳門Roadhouse酒吧的舞台上,只見Glenn McCartney教授正在有力揮舞著鼓棒,熱情澎湃的搖滾樂瞬間點燃全場,觀眾的身軀隨之搖擺,氣氛高漲。隨著鑔片的最後一絲餘韻消失在空氣中,Glenn與樂隊成員才於掌聲和歡呼聲中緩緩離開舞台。
「這就是音樂的魅力,」McCartney教授一邊擦拭滿額汗水一邊向前排觀眾致意,「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音樂如何牽動人們的情緒和行為。」
作為研究多元旅遊體驗的學者,在沉醉於音樂人帶來的快樂外,McCartney教授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觀察機會。他感觸地說道:「當上百人隨著音樂節奏忘情搖擺時,這不僅是一場音樂狂歡派對,更是夜間經濟的生動寫照。」
如何讓夜間經濟成為帶動澳門旅遊業發展和經濟多元的新引擎,是McCartney教授近年的研究方向之一。Glenn以研究「目的地形象與品牌塑造」(Destination image and branding)和「旅遊管理」(Tourism management)著稱,多年來,他發表的學術文章以澳門為主體,圍繞如何提升澳門的目的地形象、制訂多元發展策略,並透過比較其他國家的旅遊和酒店業等案例,以學術推動澳門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當下,亞洲地區和大灣區多個城市都在積極發展夜間經濟。McCartney教授察覺到,對於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澳門而言,夜間經濟遠非傳統娛樂活動在時間上的簡單延伸,更是塑造澳門獨特都市形象和增強吸引力的重要元素。從經濟層面考慮,是吸引旅客、會展及商旅客群留澳過夜,拉動消費增長的關鍵。而豐富夜間旅遊產品的供給,是撬動澳門夜間經濟的其中一個著力點。
「我認為可以結合文化底蘊、音樂與在地特色,讓澳門的夜間經濟在區域競爭中脫穎而出。」McCartney教授補充指出在發展夜間經濟過程中尚需要深入探討和解決的問題,「包括澳門夜間經濟的獨特性和唯一性、跨境便利性帶來的影響、成本和效益之間的關係、對場地和勞動力的需求、對社區的影響等,這些均需要建立夜間經濟的共同願景和目標。」
新冠疫情製造的機會
講台上溫文爾雅的教授,舞台上熱力四射的鼓手,McCartney教授在音樂與學術研究的交融中不斷前行,一次特殊的經歷,讓他對產業研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為他的學術與實踐之路增添了別樣色彩。
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之際,澳門曾對國外入境者實施21天強制隔離措施,而McCartney教授正是親歷者之一。在這段閉關的日子裡,他不僅叩響鼓棒重拾搖滾夢想,更以學者特有的敏銳,洞見這場世紀疫情對澳門支柱產業的深層衝擊。這21天的隔離期,誕生的不僅有由四位居澳外籍人組成、名為21 Days的搖滾樂隊,也催生了多篇緊扣博彩旅遊業痛點的論文,陸續發表在權威國際期刊上,並被多方引用。
「疫情來襲,讓澳門更關注如何突破博彩業單一發展的模式,打造好健全的綜合旅遊生態。」他形象地比喻道:「這就像一首好歌不能只有主歌,還需要豐富的伴奏。當下,澳門可通過政府與企業的合作,深挖自身文化特色,融入醫療旅遊等具吸引力的旅遊新元素,創作出獨特而令人難忘的旋律。」
今年三月,在McCartney教授策劃下,澳大工商管理學院成功舉辦首屆「澳門—橫琴醫療旅遊」學術研討會,近百位來自政府、學術界及業界的代表聚首探討康養旅遊的發展前景。他強調:「我們希望讓各持份者就大健康產業發展充分對話,凝聚共識並提出建議。」
為優秀生搭建舞台
這場「澳門—橫琴醫療旅遊」學術研討會,從構思到圓滿落幕不足兩個月,堪稱一場學術即興曲,而作曲靈感,源於McCartney教授與博士生汪楚風、岳鵬的研究成果——《醫療旅遊發展中傳統中醫藥的機遇:以澳門為例》。該研究深度訪談橫琴和澳門的中醫藥專家,為大健康與旅遊產業的跨界融合提出新見。他特别指出:「該研究切中了澳門發展醫療旅遊的痛點,且博士生在數據收集與分析上相當認真,研究成果和建議值得被看見!」
因此,儘管行政與教研工作繁重,McCartney教授仍堅持為研究搭建展示平台,不僅是為了展示成果,也為聽取醫療、旅遊及酒店領域的學界與行業專家的意見。回憶起緊張而充實的籌備期,他感謝團隊和合辦方的熱忱,以及金沙中國的支持,讓一切不可能變為可能,「雖然我們經常用三明治當午餐。」他笑道。
事實上,McCartney教授總是不遺餘力為年輕學者搭建綻放才華的舞台,「Mastering Cotai」學術論壇便是最佳佐證。這是澳門一個連接學界與綜合度假村產業的平台,讓那些大多來自綜合度假村及旅遊管理學系的研究生,在平台上向行業領袖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在他看來,真正的商科教育必須走出象牙塔,紮根產業土壤。這與他的自身經歷密切相關,他早年深耕港澳,累積了數年商海實戰經驗,因此轉型學界後,他仍能保持著「產業實踐者」的敏銳嗅覺:既能精準聆聽市場脈搏,又能前瞻性地預見產業變局。
借助媒體的力量
除了在搖滾舞台或大學課堂見到McCartney教授的身影,您或許也曾在外文報章雜誌和電視節目裡聽見他的聲音。在澳門媒體圈裡,他堪稱最活躍的評論員之一,常以其國際視野、敏銳的洞察力,成為媒體爭相採訪的對象。
「媒體是學術與公眾之間的橋樑,但我們要記住:在早餐時閱讀一篇滿是回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字數上萬的論文是件頗具挑戰的事。」Glenn幽默說。過去二十多年裡,這位教授在《Macau Business》《Plataforma》《Inside Asia Gaming》《Asia Gaming Brief》等媒體發表了眾多評論,從會展出路、目的地品牌塑造,到旅遊消費、旅遊動機,他的觀點總能引發討論。「具體數量?」他開玩笑道,「跟我早上喝的茶一樣多。」
課堂上,McCartney教授特別強調學術傳播的重要性。「你們的研究不該躲在圖書館裡,」他常對學生說,「你們要學習像CNN記者那樣思考——如何用30秒說清你的研究發現和觀點?」在他的指導下,學生們學會將艱澀的學術術語轉化為大眾語言。
談到與記者打交道的秘訣,他有一套妙法:「我從不直接發完整的PDF論文,而是準備一份摘要,列出關鍵要點,有時附以案例,我們要清楚媒體跑新聞的節奏。」
滿佈繭痕的手
在每天忙碌的日程中,McCartney教授始終堅持學術、教學與研究並行,更每日抽空練鼓或彈奏他從少年時就開始練習的鋼琴。採訪當日,他向我們展示那雙因長期練習而磨出厚繭的手、那雙能撰寫出嚴謹論文的手,告訴我們:「人生是一個有關平衡的旅程,我希望能以熱情影響他人。」他看著滿佈繭痕的手笑道,「若能樂在其中,那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