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虹,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校友,小孩和家長熟悉的「羊豬老師」。從語文教師到兒童文學作家,她一直以愛心滋養孩子的成長,用文字點亮孩子的童年。無論是作為母親、教師,還是作家,楊穎虹始終「蹲下身子」,以孩子的視角洞察世界,用故事陪伴他們成長。她的創作之路,不僅是一場澳門兒童文學的探索,更是一趟點亮心靈的旅程。
「童」一高度看事物
去年澳門大學舉行一年一度的開放日活動,楊穎虹欣然接受教育學院的邀請,向有志修讀師範的學弟妹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
這個故事,該從31年前說起。懷著青澀育人夢的楊穎虹入讀澳大,主修中文教育;1998年她畢業後投身教育界,先後在澳門培道中學、澳門培正中學擔任語文教師,春風化雨11年。成為媽媽後,她離開中學前線教職,到澳門理工大學擔任行政工作,同時以筆名「羊豬老師」進行兒童文學創作及獻策於教育領域。她的作品常見於《澳門日報》專欄及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出版的《百分百家長》中。
楊穎虹目前於《澳門理工學報》編輯組擔任行政工作,同時身兼澳門筆會副理事長、澳門兒童文學協會理事長、澳門家庭教育協會副會長。她與一群同樣熱衷於兒童文學創作的家長合作,於2015年於澳門筆會發起「童一枝筆」兒童文學平台,推廣澳門兒童文學。在2018年的博鰲亞洲家庭教育專家學術論壇上,楊穎虹以其兒童故事《那隻沒有被染成金色的蝴蝶》為主題,談及孩子多元的成功標準,獲頒「亞洲家庭教育貢獻獎」。該作亦在2024年首屆「澳門國際兒童文學獎」中奪得「最佳澳門原創獎」。
如今,多部由楊穎虹合編或專著的兒童讀物,正展示於澳門文學館的書架上,成為親子共讀的寶貴資源。熱愛寫作的她,喜歡將兒童文學形容為一座橋,「這既是親子之間的歡樂之橋,也是連接兒童語言、認知與情感發展的橋樑,更能讓我與小孩站在同一高度思考問題,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傳遞正能量。」
化身為「星星天使」
楊穎虹「兒童為本」的教育理念,承傳於教育學院。要讀懂孩子,成就孩子,必須先學會「俯身傾聽」,關心孩子的需要,發現每個孩子獨特的閃光點。
兒童繪本《那隻沒有被染成金色的蝴蝶》,正是從孩童視角出發的動人之作。繪本細膩刻畫了小蝴蝶「白白」從怯懦到學會自我欣賞的歷程,翅膀太小的「白白」,即便多麼努力,亦未能如花園中其他蝴蝶一樣飛向太陽,將翅膀染成金色,彷彿被遺落在主流世界的邊緣。但最終「白白」在「星星天使」溫柔而堅定的指引下悟明道理:不能像其他蝴蝶又何妨?每個小朋友都可以有自己的色彩和飛翔的方向。
看似質樸卻蘊含深意的故事,其實是傳遞楊穎虹的教育信念:「教育者就是『星星天使』,不在於改變孩子的本質,而在於守護他們活出最真實的模樣,陪伴他們找尋自己的光芒。」楊穎虹渴望成為他人生命中的「星星天使」,原來正因為曾被溫暖的星光指引。
蒙塵的珍珠
這位以溫暖筆觸感動無數讀者的作家,在談起成長歷程時總會自嘲是「學渣」——背書總是丟三落四、作文本上錯別字連篇,甚至懷疑自己患有讀寫障礙。
然而,這位內向女孩卻在書香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地。童年時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母親仍會經常帶她到書店挑選好書,為她打開了文學的窗。小學時,她已沉浸在文學世界中。升上初中,她的寫作才華被恩師黃永積發現,在這位「星星天使」的鼓勵下,她屢次參加各類寫作比賽並脫穎而出,這顆蒙塵的珍珠終於綻露光芒。
「羊豬老師」的由來
在培正中學執教期間,楊穎虹採取一套將寫作融入教學的新方法,透過公開的博客記錄學生的成長故事。她解釋道,這個靈感源於澳大的一門實踐課,旨在訓練未來的教師們如何撰寫教學日誌(Teaching Journal)。這門課不僅培養了師範學生記錄課堂與觀察學生成長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推動眾人透過系統性的反思,深入教育現場,思考自己和學生的成長。
楊穎虹認為,無論是學生的學習表現、情緒變化,還是他們之間的同儕互動,都可以成為有價值的反思素材。這些教學日誌既是成長的見證,更是幫助教師分析學生需求、制定個別化教學策略的重要依據。
她的博客吸引了一批忠實讀者——學生們的關注,她的文字亦成為鼓勵他們前行的力量。而其中的「小瑕疵」錯別字,「成功拉近了我和學生們之間的距離。」楊穎虹笑道。學生們因她偶有錯字而調侃她為「小豬」,這個可愛的綽號後來變成她的筆名「羊豬老師」——既取自她的姓氏「楊」,也寄託了她放下高高在上的權威形象,希望成為孩子成長玩伴的心願。
深耕澳門兒童文學
外表年輕甜美的楊穎虹,原來兒子已經是大學生。她之所以踏上兒童文學創作路,亦與兒子有關。
她和兒子有睡前親子閱讀的習慣,一起讀過很多好書。但在一趟駛向香港的渡輪上,兒子因船身搖晃而哭鬧不止,他們手上又沒有玩具或書籍,心急如焚的楊穎虹,看到兒子背包上的「憤怒鳥」卡通人物,忽然靈機一動,即興編了一個「憤怒鳥參加澳門大賽車」的故事。聽得入神的兒子漸漸停止了哭泣,也不再嘔吐。這次經歷鼓舞了她,讓她覺得自己也能創作故事。
後來,她試圖尋找更多與澳門有關的兒童讀物,卻發現寥寥無幾。於是,她便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家長攜手,為澳門的孩子們創作有本地特色的兒童文學。
楊穎虹亦帶著兩個兒子一起創作,完成了她的第一個作品《開開心心最重要》。兒子特別喜歡大熊貓,為了創作故事,他們參加市政署的導賞活動,得知大熊貓慶祝生日時,工作人員會用竹葉、麵粉等為大熊貓製作蛋糕,這些有趣的細節,以及「開開心心名字的由來」等想像,亦被他們編寫成兒童故事,成為孩子們愛不釋手的內容。後來大熊貓「心心」離世的消息傳來,她又創作《真心常在》,主要談到面對「心心」離世如何調整心理創傷的故事,成為系列故事的最後一章。整個系列由「開開、心心」離開故鄉、面對分離、好友離世等情節組成,引導孩子們學會面對生離死別。
「星星天使」接力賽
在澳大開放日的分享會上,楊穎虹結合自身經歷,娓娓道來「因上努力,果上隨緣」的人生哲理,讓學弟妹明白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應全力以赴,但同時也要學會接納生命中的各種不可控,以隨緣的心態面對結果,切不可因為際遇一時的不如意而質疑自己。她鼓勵有志修讀師範的學弟妹們一起參加「星星天使接力賽」,期待在更多「星星天使」的陪伴下,讓那些未長出金色翅膀、暫時未找到方向的孩子們,亦能拍翼展翅,找到自己喜歡的花朵,擁有自己喜歡的顏色。
文:余偉業,校園記者呂思瑩、楊銳琪,實習校園記者馮雅琳
圖:校園記者楊銳琪,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編:樊越欣
來源:《澳大人》第1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