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法學院與澳門研究中心聯合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法治進程與澳門回歸25周年:挑戰、成就與未來方向’”研討會,以澳門回歸25周年為契機,總結澳門特別行政區在法治建設上取得的成就及面臨的挑戰。是次研討會匯聚了內地、澳門及葡萄牙的法學專家學者、立法部門、司法實務部門、一眾業界人士與澳大師生參與。

在主題演講環節,一眾嘉賓就《澳門基本法》引領之下的法治進步、澳門法律秩序、澳門調解制度、法律教育的挑戰、澳門刑法現代化和改革之路進行討論。其後,研討會分成“一國兩制與《澳門基本法》”和“私法”專場,約20位學者就《澳門基本法》的實施與落實、區際刑事司法協助、海事法律的完善、內地與澳門商事法律的銜接、粵港澳跨境流動、精神健康等法律問題,與在場一眾專家學者進行深入的分析和交流。

澳大校長宋永華表示,澳大作為澳門法律人才的搖籃,全球唯一開設澳門法律培養本科課程的公立大學,多年來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家國情懷,不但為澳門社會輸送了大量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性的法律精英,更為普及基本法、培養愛國愛澳精神作出了極大貢獻。不論是開拓性地將《憲法》與《基本法》納入通識課程,與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合作開辦有關培訓,編寫《憲法》教材,甚或建設“澳門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都對特區愛國愛澳教育薪火相傳起到了根本性作用。

澳門特區政府法務局局長梁穎妍指出,澳門特區政府近年來與內地、香港法律部門持續加強交流與合作,在粵澳雙方密切溝通協作下,深合區法治建設有序推進,以“小切口”探索法律規則機制軟聯通,已逐步實現了港澳律師、旅遊從業人員、建築及工程專業人士,以及澳門醫療及藥學技術人員在深合區內執業,促進了琴澳深度融合。她期望澳門各界能運用法治思維謀劃工作,運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探索澳門法治發展以及深合區法治建設的最優方向和路徑。

澳大法學院院長唐曉晴強調,澳門法律教育始終立足於澳門制度,在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澳門法律教育肩負培養新型法治人才的重任,其核心任務體現在三大基本面向:培養法律專業人才、促進中葡國家溝通和追求學術卓越。同時,澳門法律教育亦面臨五大挑戰:教育理念轉型、生育率降低、科技井噴、法律職業化及灣區法制融合。澳大法學院將繼續砥礪前行,為澳門法學教育的繁榮和法治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

澳大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表示,澳門法律體系融合了中葡的特色,既是優點亦是挑戰。回歸以前,中心不斷參與推動法律本地化的工作,組織學者進行討論和出版研究;回歸以後,中心長期協助推動“一國兩制”法律實踐的研究,近年亦參與推動大灣區法律銜接、證照互認等工作。自1988年創刊至今,中心出版的《澳門研究》已刊登相關法律論文超過200篇,內容涉及回歸前後40年法律問題的方方面面。中心將會繼續秉持“立足澳門,研究社會”的宗旨,為澳門發展服務。

出席研討會的嘉賓、專家學者還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法律工作部部長王恆、澳門律師公會主席黃顯輝、葡萄牙里斯本新大學法學院教授Jorge Bacelar Gouveia、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方泉、澳門理工大學“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任冷鐵勛等;澳大法學院副院長邱庭彪、憲法與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蔣朝陽、澳門法學系系主任李哲、教授駱偉建、客席教授趙國強、高級導師蔣依娃等亦有出席。

新聞來源:澳門研究中心
媒體聯繫:
澳門大學傳訊部
李巧雲電話:(853) 88228004
梁雄業電話:(853) 88228322
電郵:prs.media@um.edu.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