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第一次合作在街上收集紙皮並拿去回收,這個體驗很有趣,但我們知道收集紙皮對拾荒者來說毫不有趣,因為他們以此維生……回收紙皮工作量大,而且回報很低,載滿一輛貨車的紙皮只能賣約50澳門元。」
這是澳門大學何鴻燊東亞書院學生參與回收紙皮體驗後的反思。該體驗是書院在2023年舉辦的一系列了解弱勢社群的活動之一。透過到街頭回收紙皮,學生得以設身處地了解拾荒者的工作和面對的困難。
組織學生服務社區
何鴻燊東亞書院一直致力推動多元和可持續的社會服務。我們相信,書院的價值之一是連繫社區,組織學生服務社區。透過服務學習,同學有機會參與各類社會服務,從中發掘感興趣、配合其個人特質及專長又願意投身的範疇。有同學參與書院自2022起舉辦、旨在關懷本地獨居長者的「愛心湯」活動後,今年繼續協助書院舉辦該活動。
參與社會服務能讓同學走近少數族群等他們平時鮮少接觸的階層。今年,我們帶領同學參與印尼外傭的開齋節慶祝會(開齋節是全球穆斯林慶祝齋戒月結束的節日)。活動期間,同學認識到外傭在澳門生活的苦與樂,例如發現曾在香港、台灣和澳門工作的外傭最喜歡在澳門打工,因為澳門在制度上容許他們不與僱主同住,而且不少人認為澳門僱主普遍較和善,容易相處。
若非參與這類活動,同學可能只知道外傭在澳門工作的辛酸─例如部分外傭需忍受僱主的無理要求、難以在澳門購買家鄉食品等。但同學聆聽少數族群的想法後,打破了不少對他們的刻板印象和迷思,從而建立更多元、包容的價值觀。
服務涵蓋多個社會議題
上述這些較具體的例子能讓讀者容易理解服務學習(書院教育十分重要的一環)及其意義。書院舉辦的社會服務還包括到街市回收剩菜、淨灘、支持扶貧組織募捐、為動物保護團體做義工和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舉辦親子活動。這些活動涵蓋各類社會議題,包括全球經濟不平等、氣候變化、貧窮、弱勢群體和動物權益。
然而,單單強調活動的多元性,很容易使服務對象淪為滿足學生個人成長需要的「消費品」。假如我們每年只探訪獨居長者一次,這些探訪其實只是開眼界的體驗。我們深信只有持續服務學習,同學才能了解服務對象的真正需要,這樣才算真正的社會服務。試想,如果獨居長者每次面對新一批同學來訪,傾談的內容都是自我介紹,無法深入詳談,何來真正的關懷?
正如文章開首同學的反思:一次體驗或許有趣,但無法令人深刻體會拾荒者的困苦。因此,我們持續與同學一起服務和關懷本地弱勢群體,包括每月一次探訪基層長者和定期與少數族群交流。
在《你在大學,學些甚麼?》一書中,日本知名社會學者加藤諦三建議大學生在四年大學生涯努力尋找「不以為苦、能持續做下去的興趣」。同學在澳大學院裡學習的專業知識,或許是他們報讀大學時想研習的「興趣」。我們期望書院為他們提供另一種可能,就是透過多元化的服務學習拓展視野,從中發掘願意投身而不以為苦的「興趣」,並且使這個興趣融入他們的習慣和態度,持續服務社會。
作者:
陳宇威是澳門大學何鴻燊東亞書院駐院導師、澳門研究中心客席講師,擁有澳大社會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包括外地勞工與新移民,以及貧窮與福利制度。
文 / 陳宇威
圖 / 資深校園記者廖榮志,部分由何鴻燊東亞書院提供
英文翻譯 / 盛惠怡
來源:《澳大新語》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