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大學校友大道兩旁的建築物有著明顯的顏色分野,一邊是藍色屋頂的學院建築群,另一邊是橙色外牆為基調的住宿式書院建築群。這條大道在上下課時段人來人往,從學院下課的本科生會徑直返回書院用膳、休息或學習。在澳大,書院不只是住宿之所,也是學生接受社群教育及知識整合的學習平台。
探索書院教育
從中國宋代的白鹿洞書院到13世紀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書院,書院制度在中西教育史中源遠流長,為後來者留下了寶貴經驗。澳門因其得天獨厚的歷史地理條件,成為了中西方文明交融的中心。澳大的教育在繼承中華傳統精神的同時引進了西方的教育體系,書院便是重要一環。1
自2010年建立珍禧(現名為霍英東珍禧書院)和東亞(現名為何鴻燊東亞書院)兩個住宿式書院開始,澳大對書院制度的探索已超過10年。這些年來,書院教育從最初的嘗試階段,逐漸發展成為大學踐行「專業教育、通識教育、研習教育、社群教育」四位一體教育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富啟發性環境助學生成長
澳大辦學特色之一是採取學院與書院協同育人模式,書院作為實踐社群教育及知識整合的學習平台,通過走出課堂的體驗式教學幫助學生在本科教育階段獲得全方位和多元化的栽培。「我們致力提供富有啟發性的環境和體驗式的學習規劃,培養學有所成以及情操高尚的學生。十年求索,書院系統已經成為澳大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副校長(學生事務)莫啓明教授說。
莫啓明教授在澳大有近30年育人經驗。他本身是一位土木工程學專家,曾任科技學院院長、榮譽學院創院院長,2017年擔任霍英東珍禧書院院長,2022年出任副校長後仍兼任該書院院長至今。過去一年多,他經常奔走於10間書院,跟院長、副院長、導師和學生會面,關心書院和學生的情況,聆聽優化書院系統的建議,務求更有效地推動學生全人發展。
澳大學生來自世界各地,書院在成為多元文化交匯地帶的同時,也為院生提供了「家」一般的環境與氛圍,書院的關懷與同儕的情誼,陪伴院生度過大學成長中的重要階段。歷屆有著在書院生活和學習經驗的畢業生,都能深深地體會到書院給予他們的是培育全人的教育環境。莫教授說:「學生從書院帶走的不僅是技能,還有因書院教育塑造的品格素養、團隊協作、待人處事、積極學習的態度,這些軟實力都將令他們終身受益。」
優化書院系統配合育人目標
2014年澳大全面搬入位於橫琴島現校址後全面推行住宿式書院系統。珍禧書院和東亞書院更名為霍英東珍禧書院和何鴻燊東亞書院,並相繼建立曹光彪書院、鄭裕彤書院、張崑崙書院、蔡繼有書院、呂志和書院、馬萬祺羅柏心書院、滿珍紀念書院和紹邦書院。10間書院為學生提供全方位體驗式學習,同時也確立學生要達到的社群教育能力指標。
書院作為澳大實踐社群教育的重要機制和一個綜合性的學習平台,為學生的專業教育、通識教育和研習教育提供更有效的輔導及全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發揮書院與學院的協同效應,為學生創造多學科、多文化的交流協作環境。
2019年起,書院在試行和實踐時期的基礎和經驗之上成長為發展與優化期,開始循序漸進地向新教育目的優化方向前進。書院在發展與優化時期最鮮明特色是提出培養學生具備公民責任心、全球競爭力、知識整合能力、團隊協作、服務與領導、文化參與和健康生活的七大勝任力。這七大勝任力體現了人的四種品格特質,彼此相輔相成,形成完整的勝任力。莫教授說:「書院的教育,也是培養完整的人的教育。學生除了在學院獲得的專業知識外,在未來的人生裡,書院培養的勝任力會潛移默化地在學生的人生或生涯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這些勝任力也是引領他們全人發展的關鍵。」
培養公民責任是書院教育的重要一環。公民責任主要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遵守法紀和廉潔誠信的特質。莫教授表示,學生無論來自哪裡,都需要具備良好公民責任心的素養。書院成立了「兩法」(《憲法》與《基本法》)推廣大使,以及進一步優化「兩法」書院導修課系列活動及推進計劃。書院也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服務,進一步培養公民責任和社會責任感的勝任力,促進關愛文化和學習奉獻精神。
莫教授憑藉豐富的育人經驗,上任副校長後全力為書院謀劃更長遠的育人目標。2022年起,莫教授與團隊在前兩階段所訂立的基礎上,將書院的教育舉措加以系統化,以配合「四位一體」教育模式中的社群教育理念,以及更有效地實踐書院作為知識整合學習平台的目標。
從書院最新的教育舉措所見,明確了書院圍繞「1752」所開展的核心教育理念——1年書院住宿體驗、7項勝任力培養、5大書院教育舉措 (書院活動、共膳教育、書院課程、定期與導師見面、高桌晚宴)和2種關懷(關顧服務 + 學術支持),這系統清晰地展現了書院緊密融合的全人教育體系。
1 年書院住宿體驗:從生活的大型課室中學習
書院如何落實育人理念?在澳大,每位本科一年級學生都有學院和書院兩個身份,會被隨機分配到10間書院中,並住宿至少一個學年。每間書院平均約有500名不同專業的住宿生,在富啟發性的書院氛圍裡學習與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溝通和合作,為畢業後在全球化的世界啟航作好準備。每間書院設有院長、副院長各1名,來自學院各學系的非駐院導師約50名,以及駐院導師約2名。書院院長、副院長和駐院導師均與院生一道學習、生活於書院內,通過生活中、學習中的互動共同成長。
書院的生活和學習設施一應俱全,每間書院又根據自身特色舉辦配合社群教育理念的多元化學習計劃,並設有讓學生實踐創意和非專業才能的空間。有院生更在書院結識志同道合的創業伙伴,畢業後開創企業,助力國家和澳門的產業發展。莫教授說:「書院不只是住宿用膳的地方,它實際是一個大型的社群教育的課室,學生在裡面上不同的課程、參與各類型的活動,跟不同專業的院生交流,從而提升7大勝任力,這也正是書院所擁有的獨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7項勝任力+5大教育舉措
「7項勝任力」的培養主要通過書院5大教育舉措來實現。書院舉行各類型的體驗式學習課程和活動,從必修課程、知識講座到戶外鍛煉,從廚藝比拼到舞台表演等,讓院生從中發展各項勝任力。在「共膳教育」一環,書院鼓勵院生與老師一同進膳,聊學業、未來發展等話題,從中建立情誼,同時互相啟發。這種如「家」般的氣氛使每個院生對書院逐漸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歸屬感,書院也成為了一個有著愛的大集體。
書院採用課程化的規劃方式,為學生提供體驗式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興趣,以增強他們的軟實力。書院為學生提供的社群教育必修課程——「書院體驗式學習」和「書院社區團隊項目」,前者指導學生有效地規劃四年的大學生活,後者旨於培養學生通過跨學科團隊合作發揮團隊協助、溝通能力和公民責任心,並助學生全面了解社會需要,並為一些社會議題提供解決方案。
書院定期舉行高桌晚宴並要求院生參與。佈置得典雅莊重的禮堂、盛裝赴宴的師生和嘉賓、席間還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進行主題演講,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歷拓寬學生的視野。院生從晚宴了解到許多餐桌禮儀,很多首次參加高桌晚宴的大一學生,往往因此有瞬間成長和成熟了的感覺,將來在面對類似人際交往的場景也能從容應對。莫教授說:「院生在高桌晚宴上可以學習到在正式的社交場合裡,如何跟不同領域和專業的人士打交道,熟練社交技巧對學生未來的職涯發展有莫大幫助。」
2 種關懷
2種關懷(關顧服務 + 學術支持)可以說是在書院全人教育體系中起著支撐點的作用,也體現了書院所獨有的引領學生達致學術、全人發展和成長的教育目標。在生活方面,書院老師和社工為院生提供個人成長和職業生涯的關顧和諮詢服務,培養他們積極的人生態度,有規劃地去學習和豐富各種體驗,提升7項勝任力,為將來的職業生涯作好預備。
書院為每名院生分配至少一位書院教學人員作為其大學和生活的指導老師,定期面談,建立點對點的溝通渠道和互信,並向院生提供各種關顧輔導和正面思想價值觀教育。導師與院生的接觸時建立他們的個人檔案,記錄院生的進步和提供更精準的關懷和培養。
在學術支持方面,由不同學系和專業領域的教授所組成的非駐院導師團隊擔任了重要的角色。遇到學術上的難題,院生都可以在書院跟教授傾談。書院也鼓勵學生融入學院的混合式課堂學習。駐院及非駐院學術導師,除為院生提供個人成長或學術指導以外,亦開設自由參加的導修課,內容包括專業、通識以及專業語文等。書院與學院還以專題形式合作開展課外知識研習班,以及合作組織各類型學術活動等。
協助學生生涯規劃
在學生關顧服務方面,書院近年還重點協助深化學生的生涯規劃。為了進一步優化學生的生涯規劃工作和完善書院整合式學習平台,澳大在2022/2023學年聯合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首次引進全球職業生涯規劃師雙證(全球職業規劃師證書與北森生涯規劃師證書)課程,專為書院和負責學生事務工作的教職員工而設,使學員透過標準化的職業生涯諮詢流程及專業諮詢工具,系統化地為大學生規劃生涯發展,從而找到適合的發展道路。
「有不少院生因為參與書院的體驗學習得到啟發而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敢於不斷挑戰自我,拓展潛能。我們希望不斷優化學生生涯規劃的關顧工作,鼓勵更多學生提升生涯規劃意識,及早做好個人學習及未來發展路向的規劃,為畢業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發展潮流機遇做好準備。」莫教授說。
教育應是潤物細無聲
教育工作應該是「潤物細無聲」,書院推行的種種教育舉措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莫啓明教授希望學生在書院支持下,提高創新思維、培養領袖才能、具備全球視野,並且成為德才兼備和能夠擔當重任的創新型人才,畢業後在全球激烈的競爭環境立足,發揮公民責任心,為社會貢獻力量。
參考書籍:
1.《住宿式書院實踐全人教育理念 澳門大學的探索》,浙江大學出版社。
住宿式書院系統網站:https://rc.um.edu.mo/
文 / 張愛華、校園記者李昌洲
圖 / 編輯部、實習校園記者鄭應龍,部分由書院提供
英文翻譯 / 關詠琪
來源:《澳大新語》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