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張國祥在澳大任教近30年,為澳門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英才。他自2006年教育學院轄下教育測驗與評核研究中心成立至今一直擔任中心主任,並受政府委托開展澳門PISA研究計劃,他說:「PISA項目是我們團隊以研究為澳門社會服務的一項重任,可為澳門教育的頂層設計作貢獻,從而協助政府規劃長遠教育政策。」

育才不息

張國祥教授一直醉心教育事業,在澳大春風化雨近30年,為澳門教育界培養了不少精英人才。上世紀80年代中,張國祥在香港大學取得理學士(主修數學;副修電腦科學)和碩士學位(測試、測量和評估)後,毅然到英國倫敦大學深造哲學博士(科學教育)學位。在學有所成後,張教授於1992年應聘到澳大執教。

澳葡政府在1988年通過澳門基金會收購東亞大學後於1991年改名為澳門大學,張教授入職時正值大學剛由私立的東亞大學重組為公立學府的轉折期。1989年教育學院成立,肩負起為澳門培養教育人才的重任。

澳大建校以來,一直大力從世界各地吸納優秀師資團隊,提升教研質素,張教授也是眾多澳大招攬的優秀教員之一。他回憶初到澳大的情境時說:「那時校園很小,教學條件不優越,但大家都對教育懷著滿腔熱誠。」

張教授在1995至1999年間曾任教育學院院長,見證著教育學院的發展。他回憶道 :「學院作為師資培育的機構應有更多的作為,當時我們倡議成立附屬學校,做好人才培育的銜接,於是澳大附屬應用學校應運而生。」如今,張教授桃李滿門,學生大多在教育界身居要職,作育英才,任重道遠。

從數據探究教育

「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自2000年起三年一度,評估全球15歲在讀中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的素養表現。澳門在2003年首次參與PISA,發現學生閲讀能力相對較弱,其時由香港的機構負責有關的研究。2006年,澳大成立教育測驗與評核研究中心(ETARC),張教授獲委任為該中心主任至今。ETARC一直致力推動與教育測驗與評核相關的研究工作,由PISA 2009起受政府委托開展澳門PISA的研究。

張教授說:「PISA研究在於比較不同國家或經濟體基於各自教育政策及學習環境下的學生表現。我們從研究學生在PISA的表現,就能得知基礎教育系統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學校可藉數據檢視學生的整體情況,作為學校制訂課程規劃及教學目標的參考,政府也可藉此制訂適合地區發展的教育政策,提升澳門的教育品質。」

張教授所接受的教育和研究領域一直跟數據科學息息相關,是慣用「左腦思考」的學者,注重數據歸納、分析,尤其是通過數據研究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最近一次PISA2018年的成績,澳門學生於閱讀、數學及科學表現全球第三,僅次於內地和新加坡,成績可喜。張教授說:「我們透過比較不同國家的教育政策及教學環境下的學生表現,能為澳門學校制訂課程規劃、教學目標提供參考,並助力政府制訂適合地區發展的教育政策。因應PISA的研究數據結果,澳大等師資培訓機構為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專業能力,開展了很多針對閲讀推廣和課堂教學的實務工作。」

培育測評人才

近年,澳門PISA分數能持續改善,張教授表示,有賴於特區政府長年的功勞,「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教青局)一直重視教育發展,會主動提供研究PISA的內容,並設有專責的教育評核研究機構來處理相關工作。但教青局沒有視PISA報告為排名遊戲,反而重視後續對教育制度的檢視工作,再加以改善。隨著政府持續加大教育投入,澳大和其他師資培訓機構開展很多針對課堂教學的實務工作,加強了教師的專業能力,令學生表現持續提升。」

經過多年的努力,張教授很開心見到澳大通過PISA的測試研究,培育了眾多本地的測評人才,「這批人才是持續提升澳門教育質量的一些最重要的力量。」

來源:《澳大人》第1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