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葡文系校友施佩玲(葡文名Manuela Teresa Sousa Aguiar),過去 30多年,她曾於多場歷史盛事、官方高層互訪、大型國際會議中擔任中葡同聲傳譯人員。傳譯這份「燒腦」工作,令施佩玲口齒更伶俐,腦筋更靈活,熱愛這份工作的她說:「從未想過轉行,中葡翻譯這專業簡直是上天為我安排的。」

專業需時刻提升

1996年畢業於澳大中葡翻譯學士學位課程、現職行政公職局顧問翻譯員的施佩玲是一位澳門土生葡人(註),其父也是澳門的土生葡人,媽媽是中國人,她說:「我從小接受中葡文化的教育,父母也幫我改了中文名施佩玲,我也懂得入廟拜神時要燒香。」

在中葡社群交織的文化、語言環境下成長,使她容易掌握中葡兩種語言的溝通能力,而這優勢亦讓她中學畢業後順利考入公職,從事翻譯工作。隨著公務日漸繁重,施佩玲意識到專業水平需要提升,尤其是涉及外交禮儀,這些場合不但需措辭講究,且用字精準,對傳譯員而言無疑是一大考驗。她決定修讀澳大中葡翻譯學士學位課程,於是在1996年修讀澳大的學位課程。

當年,報讀澳大這課程的不僅有施佩玲,還有她當時工作的一班同事,「大家收工後一起趕去上課,從澳門到氹仔,再考腳力走大斜坡上山,當時大家說說笑笑,一點也不覺累。」與同儕熟絡的學習氣氛,而且堂上所學能馬上應用到工作中,讓她很享受整個追尋知識的過程,而真正令她找到翻譯員的使命感,是她在澳大遇到的兩位恩師──姚京明教授和李觀鼎教授,「兩位都是澳門的作家,且滿腹文學經典,他們對教育的熱忱,更鼓勵了我要把自己的所學所聞薪火相傳。」

畢生難忘的工作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這不僅是舉國歡騰的歷史時刻,也是施佩玲傳譯生涯中重要的里程碑。當時,她在澳門政權交接儀式現場,肩負起中葡同聲傳譯的重任。「回歸前,我一直參與澳葡政府的過渡小組工作,是葡方的傳譯代表。能見證整個回歸過程,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心情是非常雀躍和激動。儀式當天,簡直把所學傾囊而出,這是我畢生難忘的工作!」

回歸當日,施佩玲目睹了葡萄牙國旗降下、中國國旗升起。她知道自己享受翻譯工作,並認為回歸後翻譯行業前途明朗,於是決定留澳發展。「由於中葡平台的建立,自己的工作量變得非常大,翻譯工作量不停遞增。」

如今,施佩玲在翻譯行業備受認同,並分別於2011和2019年獲澳門特區政府頒發勞績奬章和專業功績勳章,以表揚她在中葡翻譯的成就和貢獻。

勉勵後輩

哪怕施佩玲再忙,都不時回到澳大擔任傳譯工作,並任教部分的翻譯課程。每當有新生上她的課,施佩玲都會第一時間揚言,傳譯絕非靠「打天才波」就能成事,「每次接到新任務,都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和準備,而且無固定的工作時間,如果沒有足夠的熱誠,便很難在這行業堅持下去。」這樣的當頭棒喝,背後是警醒學生要時刻學習,與時並進。

她說:「每次授課,都是一次教學相長的過程,只有了解到自己的潛力和不足之處,才能不斷進步,成為獨當一面的翻譯人才,為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合作平台建設貢獻自身的力量。」

註:土生葡人(葡萄牙語:Macanese),是指在澳門土生土長,而以葡萄牙語作為第一語言,以葡萄牙文化作為本位文化及身份認同的人群。

來源:《澳大人》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