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來,澳門大學法學院教授駱偉建參與了港澳兩部《基本法》的起草、研究和教學。比起他1988年首次踏足澳門時,澳大和這個城市已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對澳門陌生的年輕研究員,也成為澳大資歷深厚的學者。駱教授表示,澳門人每日都生活在「一國兩制」之中。他近年走訪澳門各區,向市民和學生講解如何從生活中理解《基本法》。
全程參與兩部《基本法》起草
駱偉建在1975年高中畢業後,到上海崇明島的農村勞動了三年,1978年成為國家恢復高考後第一批大學生,並考入華東師範大學修讀政治學,畢業後考入華東政法大學(原稱華東政法學院),是該校首批碩士研究生。1985年,他到位於北京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攻讀法學博士學位,師從著名憲法學家王叔文教授。
王叔文教授那時剛獲委任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不久推薦了駱偉建到委員會的秘書處工作。駱教授自此與《基本法》結下不解之緣:「王教授說《基本法》是全新的事情,可作為我的博士論文題目,最好就是一邊學習、一邊參與它的起草工作。」
1988年,駱偉建在博士畢業後到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任職,也成為了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秘書處的工作人員,同年第一次到澳門調研:「剛抵埗我就覺得澳門風光很好,路上很多三輪車走來走去,有人在西灣岸邊放網捕魚,頗有小鎮的浪漫情調。」
參與《澳門基本法》起草工作時,駱教授認識了一些澳大前身東亞大學的學者,包括身兼草委會副主任委員的東亞大學創校校長薛壽生教授,以及曾長期任職於澳大澳門研究中心的委員黃漢強先生。駱教授說:「黃先生後來也是澳門特區籌委會委員,可見無論是《基本法》的起草還是落實,都有澳大人的貢獻。」
1995年,駱教授獲委任為中葡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之一,派駐到澳門,更在1998年成為澳門特區籌備委員會成員及其辦公室主任。1999年12月,駱教授參與澳門政權交接儀式,見證澳門邁進「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的新紀元。
教研20載
2001年,駱教授到澳大法學院任教。他表示,《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澳門特區的憲制基礎,每個澳門人都有責任認識和擁護,因此他在過去20年不僅從事教學和出版研究著作,還與政府部門、團體和學校合作,不斷推廣《憲法》和《基本法》,期望市民對「一國兩制」有更深的感悟。
駱教授是澳大法學院憲法與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心在2018年成立,至今已向超過2,000名澳大學生講授關於《憲法》和《基本法》的通識必修科目,也協助其他院校開辦同類課程。研究中心也與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等團體合作開辦短期課程,並與政府部門培訓宣傳《憲法》和《基本法》的人才,對象包括中小學教師。研究中心的學者更不時參與學術研討會,並在《港澳研究》等較有影響力的學術期刊發表成果。
講解法律從生活出發
接受《澳大人》採訪前一天,駱教授到兩所中學講解《憲法》和《基本法》;開始採訪前,他還在向另一間中學發電郵,安排數日後一場的國情知識講座。駱教授說:「2018年以來,我們與特區政府合作,已經到了70多間本地中小學舉辦講座,推動師生瞭解與他們息息相關的《憲法》和《基本法》。」
駱教授舉例說,《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但中小學生可能對全國人大比較陌生,這時他會從日常生活切入。「澳門過去由於海水倒灌,不時面對鹹潮,市民要飲鹹水,對身體當然不好,最後怎樣解決?就是由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向中央政府反映,在內地專門建立了一些大型水庫,鹹潮時抽淡水到澳門。用這些例子,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國家的基本制度和機構,並且解釋它們與澳門市民日常生活的關係。」
「一國兩制」的創新實踐
在澳大20年,令駱教授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位於廣東省橫琴島的澳大新校園於2013年正式啟用,這件大事正好體現了「一國兩制」的優越性。他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澳門特區對新校園實施管轄,體現了國家對澳門高等教育的支持,也是「一國兩制」的創新實踐。「遷入新校園,對澳大來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使教職員和學生擁有非常優越的環境。澳大其實就是『一國兩制』成功實施的一個縮影。」
圖 / 何杰平,部分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