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來感到迷惘,不知道想投身甚麼行業?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陳靖涵教授在一場講座上說:「僱主招聘時首重應徵者的綜合質素、適應力和主動性,因此大學生要培養跨學科能力和軟實力,才能在任何工作環境都能迅速掌握新知識和技能。」

複合型人才受僱主青睞

2019年加入澳大的陳教授在英國高等教育界有近30年經驗。她曾是西交利物浦大學西浦國際商學院院長、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創院院長,以及英國薩里大學主管薩里國際學院副校長。

講座上,陳教授有關招聘調查的第一手資料闡述了各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方面又出類拔萃的「複合型人才」最受僱主青睞。陳教授說:「這類人才能在不同新崗位迅速適應環境、掌握新技能和知識。除了工作能力優異,他們還能彈性處理難題,保持樂觀和懂得自我激勵。」

職涯規劃第一步

陳教授建議學生鞏固專業知識和培養強烈的學習動機。「有些人選擇大學和學科時缺乏動機,後來對職涯規劃無從入手。學生要興趣先行,也應深入鑽研某一領域,將之化為未來職業生涯的鋪墊。」

陳教授提出三個學習方法:「首先是從被動學習轉變以科研為導向的主動學習,發覺在某一個學科的專長與興趣,提高動手能力。」針對最後一點,她補充說,僱主不喜歡應徵者眼高手低,因此學生具備快速將課堂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的能力。「要讓僱主看到你走出實驗室後,在外界條件有變化的情況下仍能解決問題。」

學會換位思考

陳教授說:「除了學術能力,軟實力同樣重要。」她建議大學生多參加課餘活動,從而學習待人接物,有助提升面試表現。「同學還要多瞭解自己,發現自己的優劣,同時學會換位思考。」

不少大學生積極實習,希望「刷亮」履歷,但不肯定僱主會否看重這些經驗。陳教授認為,同學規劃職涯前先要認識自己和認識市場需求,活用經濟學供給與需求的原理。「只有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能準確預料到五到十年後市場需要,又能分析如何把自己的長處體現在市場的需求上的人,才能規劃好職業生涯。」

提高情商

大學教育首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及綜合能力培養。陳教授說,現今很多年輕人,通過社交軟件能很好地同人溝通,但當與人面對面時,卻缺乏一種最基本的人際溝通能力。進一步講,隨著機器智能化應用的普及,可能很多的服務、社交並不需要當面完成。她又指出,這並不意味著將來的人才不需要具備人際交往能力呢。一台再智慧的機器,它的研發、程序設計還是要靠人來完成。人需要對應用場景和機器特性足夠瞭解,才能設計出相應的程序,讓機器變得更智慧。陳教授進一步說:「因此,其實這只是交流的方式不一樣了,而不是交流的本質改變了。人終歸要回歸到社會中,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在這個信息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綜合素質差異更明顯。現在,很多工作可以由機器替代,那麼我們就得更注重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除此之外,一些年輕人也表現出缺乏基本的責任心、抗壓能力弱、經不起挫折等問題,這說明很多年輕人在綜合素質方面亟待提升。」

來源:《澳大人》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