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澳大)創校40載,砥礪奮進,見證了澳門社會翻天覆地的轉變,從一所小型的社區大學發展成為世界排名前350、亞洲大學排名37的國際化綜合性大學,歷年培養近60,000名畢業生,分佈各行各業,對推動澳門社會的發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澳門首間現代大學

1594年,澳門第一所高校──聖保祿學院成立,開啟了區內西式高等教育的先河。聖保祿學院於1835年被燒毀後未有復建。直至百多年後,私立東亞大學在1981年成立,澳門的高等教育史才得以延續。

1981年3月,Ricci Island West有限公司獲澳葡政府批租土地後,黃景強、胡百熙和吳毓璘創辦了澳門首間現代大學——私立東亞大學,亦即澳門大學前身。三位創辦人不約而同認為,只有培養人才,城市才能真正發展,因此要創建澳門第一間現代化大學。當時何賢、崔德祺、馬萬祺及何鴻燊等社會賢達都紛紛支持,成為東亞大學校董,此外還有多位東南亞僑領投入資金支持。

東亞大學的創立,標誌著澳門現代高等教育的開始。薛壽生教授獲委任為創校校長,將國際化作為辦學定位,以英語作為主要教學語言。建校初期,大學按英式教育制度設有本科學院、預科學院和持續教育學院,早期學生大部分來自香港和外地。

培養過渡期急需的人才

1999年澳門政權交接前的過渡期,澳葡政府急需解決公務員本地化、法律本地化、確立中文的官方語言地位三大問題,於是通過大學培養有關的本地人才。

澳葡政府在1988年通過澳門基金會收購東亞大學重組。大學其後陸續設立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社會科學學院、科技學院和教育學院。1989年,科技課程和教育課程設立,培養本地科技人才和加強本地中、小、幼教師的培訓。大學還開設法律課程和公共行政課程。1990年,大學將本科三年制改為四年制,並將本科學院重組。1991年成立法學院。至1999年澳門政權交接前夕,澳大已有全日制學生2,865人,其中539人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培養本地法律人才

澳大不遺餘力培養中葡雙語法律人才,包括在1996年開辦首屆中文法律課程,2003年開辦法學碩士學位-歐盟法、國際法及比較法(英文)課程,讓澳門、內地、香港等地的學生攻讀。2014年起,大學開辦五年制的法學士學位課程(中葡雙語授課),培養中葡雙語法律人才。法學院成立以來,為澳門培育了大批法律人才,畢業生有3,220名。目前,澳門多數司法官都是從澳大法學院畢業或曾在法學院進修。大部分華人法官、檢察官和律師都是澳大法學院的畢業生。

立法會議員、律師黃顯輝是澳大在1988年開辦的第一屆法學士課程學生,當時澳門完全沒有華人律師、法官、檢察官,他於是報讀了這個以葡語授課的法律課程:「當時因歷史給予的機會可以發展事業,為澳門回歸祖國參與相關的工作。澳大對於澳門法律人才的培養做了大量關鍵的工作。」

培養本土工程師

社會進步需要不同專業的人才。科技學院創院以來,為澳門工程界和科技界培養大批精英。澳大的工程學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前150。

在澳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澳電),不少澳大畢業生成為了重要技術崗位的工程師或負責人。1993年畢業於電機電子工程系的鄭德信,學士畢業繼續攻讀至博士,現為澳電的高級工程師,他說:「澳大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平台、師資及學術環境,同時澳電亦提供一個良好而安全的工作環境及實踐機會,使我的工作事半功倍,並成為一名融合學術、技術及研究專長的工程師。」

為教育界輸送人才

在澳門過渡期,另一任務是提高私立中小學教師的質素,中小學教師的培訓成為澳葡當局優先工作。1990年,教育學院開辦中學教師培訓四年制本科課程,在1993年至1999年培養了逾1,000名學生。該院至今培養了學士、碩士和博士生逾3,000人。不少澳門中小學校校長、教師等教育工作者都是澳大教育學院的畢業生。

澳門協同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林劍如是教育學院首屆畢業生,她說:「在澳大,教授的引領和指導、新的教育理論及技巧對我一直受用無窮。」這批畢業生在畢業後學以致用,積極為澳門貢獻專業力量。1999年畢業於教育學院中文教育專業的何詠詩現時是澳門浸信中學中文科教師。她坦言,澳大「走出去、請進來」的教育模式讓她拓寬國際視野,獲益匪淺,「大學時我受到教授們的啟發,當自己投身教育事業時,亦勇於嘗試創新的教學方式。」另一位同樣服務澳門教育界的科技學院和教育學院畢業生陳敬濂,於2012年成為澳大首位教育學博士。他經過10多年的努力,在培正中學從一名數學教師晉升為副校長。他說:「在澳大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讓我明白教育的真正意義——要當每一名學生的明燈。」

培養中葡雙語人才

在澳門獨特的歷史、文化、語言及地理環境下,澳大在傳播葡萄牙語言和文化,以及培養具專業葡語能力的雙語或多語人才方面可謂責無旁貸。大學早1981年創校時,已通過文學院開辦葡語科目,1990年更成立葡文系,該系目前已是葡萄牙和巴西以外最大的葡語學術單位,培養中葡雙語人才。

1999年澳門回歸前,在華人為主的本地社會中,除了土生葡人,只有極少數華人通曉葡語,大多從事教育或在政府擔任翻譯。澳門回歸後,隨著特區政府對培養中葡雙語人才日益重視,報讀葡文系的學生也與日俱增,而近年中國和葡語國家的貿易迅速增長,葡語地位更見重要。培養更多熟悉葡語的專業人才,早已是澳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策略。培養中葡雙語人才既要滿足澳門發展所需,也要服務國家對外合作。2009年葡文系畢業的葉進洲現今長居於葡語國家安哥拉,與朋友在當地合資

創業。畢業那年,他獲邀至安哥拉的公司當翻譯,當時不是所有人都看好他到非洲工作。葉進洲說:「因為我在澳大讀葡語、精通葡語,很快贏得了公司信賴。我還利用語言優勢,不斷在當地積累經驗和人脈,有助拓展業務。」

培養社科人才

社會科學學院一直與澳門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繫,致力培養有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學生,其畢業生分佈於各行各業,有些甚至走上創業之路,以其所學和研究服務社會。

1995年畢業於英文傳意課程(傳播系前身)的校友張榮顯,畢業後留校任教13年後,於2009年成立澳門首間研究諮詢機構,現時已是互聯網研究及大數據創業先鋒及實踐者。張榮顯說:「大學時期的課程培養了創新的思維,參加學生組織的活動,也有助我後來帶領團隊;10多年教學及研究經驗的積累,對創業創新起到關鍵的作用。今日,我的公司尤其是在互聯網研究和大數據分析方面,基本上成為引用參考的權威來源。」

培養工商管理人才

工商管理學院經過30多年發展,為澳門培養了眾多工商業人才,教研成就卓越,更是澳門首所獲得國際商學院聯合會認證、工商管理碩士協會認證的商學院,也是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正式會員,擁有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培育了超過一萬名畢業生,遍佈世界各地,當中不乏社會中流砥柱,如澳門特區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高等院校校長、傑出企業家等。

太平洋航空控股有限公司集團創辦人及主席劉少榮1990年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他表示在澳大的求學經歷,為他開拓事業打下強心針。另一位在1992年取得會計及金融學士學位的繆子美,現時位居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亞洲股票投資總監,她說:「當時大學的課程旨於培養國際通才,課程有助我們發展領導才能。」

不同年代有不一樣的人才輩出。2000年畢業於工商管理學院的周可祺,2020年獲英國皇家特許學會之一的英國倫敦銀行與金融學院頒授會士名銜,他表示在澳大的四年學習,為其專業發展奠定了紮實的根基。

擴生源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澳大在完成配合過渡期培養人才使命後,增加學科、優化校園設施、提升師資質素和強化研究實力,並推動設置一系列新的學士和碩士課程、調低學費及提供獎學金和財政支援,學生質素不斷提升。

東亞大學創校初期,學生主要來自香港,到了澳門回歸前後,澳大學生已轉為大部分來自本地。對本地高中生來說,澳大曾經並非首選。隨著教研質素提升,加上在2000年及2001年學費下調,澳大成為本地學生的最佳選擇。對招收內地學生時,錄取要求也從高考的二本線提高到一本線。

高水平的大學不能只培養本科生,還要孕育研究生(碩士和博士),為社會輸送高層次人才。澳大從1993年秋起著力招收碩士生,由一個專業增至六個專業,廣受社會歡迎。至1999年,大學已有20個碩士學位課程,擁有400名碩士生,以及過百名碩士畢業生。澳大不久更開始招收博士生,1997年首名博士生畢業。1999年澳門回歸至今,澳大培養了45,092名各類人才,推動澳門社會經濟發展,貢獻殊深。

「四位一體」創新教育模式

澳大多年來在特區政府支持下優化軟硬件,完善人才培養策略,提升競爭力。2009年,在中央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支持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設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的決定》,同年澳大新校園奠基。新校園項目體現國家對澳門人才培養的重視,也為澳大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新校園於2013年11月5日啟用後,澳大從氹仔舊校園一所走讀式的社區型大學逐步提升為書院制綜合型大學,推行融合專業、通識、研習和社群教育的「四位一體」教育模式。澳大現設10所住宿式書院,是亞洲最具規模的住宿式書院系統,書院與學院制度相輔相成,從多方位培養人才。科技學院博士生胡致遠在本科階段住進書院,利用書院創設的實驗環境研發出無人機和電磁炮,他說:「書院對學生的支持,有助學生拓展課餘特長。」

多措施培養高端人才

人才對於澳門邁向產業多樣化舉足輕重。澳大在2015年推出「澳大濠江人才計劃」,至今招攪了一批高層次科研人才,包括來自一流高校的博士生和博士後研究員。

近年,澳大因應社會發展及市場需求不斷完善學科建設,重視人才培養在社會的可應用性,例如在2019年增設工商管理博士課程、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數據科學碩士學位課程。並正積極籌備新的應用型公共行政學博士學位課程、教育博士學位課程、微電子碩士學位課程、金融科技碩士學位課程,旨在培養相關領域的高層次人才。

在「3+3+3+3」的新科研佈局下,澳大積極推動跨學科、跨領域的創新人才培養。2019年已開辦數據科學碩士學位課程,培養大數據領域的新型專業人才。未來還將繼續推動與清華大學等一流學府成立的聯合博士後培養項目,冀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不惑新航,揚帆追夢!」經過40年淬礪奮發,澳大正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展望未來,校長宋永華教授說:「澳大要為澳門多元產業發展培育更多高水平的創新人才,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同時也要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全球競爭力和世界擔當四大核心素養的人才,以建設澳門,服務國家,貢獻人類!」

來源:《澳大新語》第23期

揚帆追夢——澳門大學40週年系列文章:

校長致辭

培育人才貢獻社會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提供多元社會服務

建設國際化師資團隊

澳門大學大事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