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科技學院徐青松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助抗疫智能機器人——消毒智多星,早前在澳大舉行的40週年校慶啟動儀式暨開放日當天在圖書館公開亮相。團隊正與大學圖書館合作,結合大學圖書館的需求,為圖書館設計定製升級版的智能消毒機器人。徐教授團隊研發的機器人還在鏡湖醫院門診大樓、政府辦公場所等進行消毒服務,用家反應甚好,並希望可以訂製購買,「我們希望消毒機器人能為抗擊疫情作出貢獻。」

自主研發利普及

這款可助抗疫的智能機器人——消毒智多星是一台低成本、具備全自主定位導航、智能避障、360度全方位消毒,能替代消毒人員深入疫情嚴重的地方,多機協作,實現空氣和物表消毒滅菌,減少前線人員的感染風險。徐教授表示,他和團隊去年四月起研發這台機器人,由零件、程式、各個模組、外觀設計乃至組裝,都是團隊自主研發,所以能將成本控制得較低,有利機器人的普及。「我們每台機器人成本約為澳門元25,000至35,000,但目前市面上具備類似功能的機器人售價約澳門元37萬。」

徐教授說:「團隊研發的機器人,能使用超乾霧化多種消毒液,並通過高速氣流將霧化後的霧滴彌散到消毒區域,實現大空間、三維立體化消毒。」機器人主要使用採用帶銀離子6%的過氧化氫消毒液來進行霧化消毒,在測試當中,機器人噴灑的消毒液在10分鐘內可達到600-800ppm(mg/L)濃度,僅需15分鐘即可消毒100平方米的空間,消毒殺菌效果達到99%。

徐教授說:「智能消毒機器人採用的是乾霧化消毒液,所以在消毒過程中,消毒液不會殘留,在通風的情況下散去得快,減低對皮膚和呼吸道的傷害。」平日讀者無法在大學圖書館見到這消毒機器人,因為圖書館考慮到有些讀者可能對消毒劑所含的化學成分敏感,現時機器人只在每晚圖書館閉館後才在館內「值班」消毒。

消毒好幫手

這款機器人約一米高,25公斤重,充滿電可以使用三至五小時。機器人由四個模組組成,分別是控制機器人移動及消毒劑濃度的智能移動機器人模組,負責噴灑消毒劑的消毒模組,能監控濕度、機器人電量等的狀態監控模組,以及負責供電的電源模組,並通過自主研發通信系統實現AI分佈調度,實現多機器人智能協作、安全更高效完成消毒任務。

「只要預先在系統設定好消毒地點的資訊,機器人就能在無人操控的情況下,通過雷達掃瞄該地點並建立地圖,自主規劃路徑和導航,並能通過雷達掃瞄避障,邊走邊消毒。」徐教授說,用家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使用手柄指揮機器人,或預先通過電腦為機器人規劃消毒路線。遇上訊號接收不良的環境,如倉庫或ICU病房,用家可利用機器人身上的鏡頭查看機器人身處的環境,使用手柄指揮機器人消毒。

過去經驗助研發

「澳門科技發展基金、澳大科技學院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持,以及澳門發展與質量研究所為檢測機器人消毒效果而提供的空氣指標專業監測,才能有助機器人的研發、應用。」徐教授說。

在這款機器人問世前,徐教授已進行了10多年機器人的相關研究,曾研發過工業機器人、機械臂,還研發過生物細胞微納米操作機器人。他說:「消毒機器人中的控制技術、機械設計等方面都曾在過去多個我們研發的機器人身上應用過。可以說是在以前的基礎上創新。未來,我們希望將科研技術應用到社會上去,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造福社群。」

來源:《澳大人》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