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大新語》
時事熱點: 中國基礎教育正“揚帆出海”
近年,全球的媒體興趣和普通民眾都對中國數學教育投以廣泛關注。2015年8月,由英國廣播公司策劃拍攝的紀錄片《中國式教育─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也曾引發中西方教育界熱議。紀錄片測試顯示,由中方教師教授的學生在數學、中文、科學三科完勝由英方教師教授的學生,印證了中式教育的成功,這讓英國社會對中國教育刮目相看。
《紐約時報》2017年8月5日報導,英國的學校正計劃從中國引入一套名為《真實上海數學》(Real Shanghai Mathematics)的教材,從2018年1月起,英國的老師可以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使用這套教材(上海一至六年級數學教材英文版,包括課本、課本練習冊和教學參考書,共計36個品種),媒體隨之沸騰,中國日報網、參考消息網、中國新聞網、濟南日報的標題:為提高數學成績 英國採用中國教科書;中國數學教材將現身英國課堂!西方教育向東看!英國小學生將捧起中國課本;上海教材“走紅”英國,教改不只是“西天取經”,英國教育部將在逾八千所小學的數學科採用中式教學方法等標題消息,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的確,英國引進中國數學教材引發了國際效應,美國、阿聯酋、肯亞和馬來西亞等很多國家也在積極地與中國方面接觸。中國中小學教材第一次成系統、大規模進入歐美發達國家的國民教育體系,確實顯示中國基礎教育正“揚帆出海”。
英國廣播公司2018年1月31日報導稱,特雷莎梅政府宣佈,在未來兩年內繼續派遣200名英國數學老師來華交流學習。《紐約時報》評論稱:“對於擁有世界一流大學的英國來說,轉而求助於東方是一種非常大的改變。”
澳門數學教育:初露頭角
歷史上,四百年前利瑪竇來到澳門。利瑪竇和徐光啟翻譯了《幾何原本》,第一次把西方數學引入中國數學教育系統,在中國數學教學歷史上,寫下東西文化交流輝煌的一筆。然而葡萄牙統治下的澳門基礎教育成績平平。回歸後,國際評比(PISA)數學成績節節升高,特別是由2009年數學由第15位升為2015年中國澳門15歲學生之數學素養得分544分,排名全球第三,從15名一躍躍入第三名,成為兩岸四地進步最快的地區,迅速騰飛並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第23屆國際小學數學教育“數學整數教學”專題國際會議2014年1月在第 23屆柏林國際數學教育研究委員會ICMI STUDY 23國際代表會議(IPC meeting)上,決定第23屆國際小學數學教育“數學整數教學”專題研討會將在澳門大學舉辦。
國際數學教育研究委員會(ICMI)成立於1908年,是國際公認的世界數學教育權威機構,旨在提高全球從小學到大學的數學教學質量,在世界範圍內加強教育研究者,教育政策制定者,數學教育家和數學教師間的交流和合作,促進數學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均衡發展。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已經舉辦了22屆專題研究,每屆研究側重於數學教育的突出問題研究。該會議是享譽海內外的最高級別小學數學教育權威會議,世界各地爭相承辦。
數學教育:科技與社會文明的基礎
讀者不禁要問,為甚麼英國乃至西方基礎教育需要借鑒中國數學教學模式呢?有調查資料顯示, 落後的數學水準導致英國每年損失約200億英鎊,佔英國GDP的1.3%。近年來的一些國際測試還顯示:同等年紀的英國學生,其數學水準落後上海學生3年)。事實上,近幾十年來中國迅速地發展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科技發展十分迅速, 其中與其數學教育有力的支持是分不開,因為數學是理工農商的學習基礎,數學教育的品質直接影響科技發展的水準。廣義而言,基礎教育(數學教育)變成媒體關注的一個重要的一個焦點, 背後原因最主要是數學教育成為經濟和科技發展一個最重要的基礎,也是國家實力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內地和澳門數學教育的機遇和挑戰
眾所周知,大學排名引發了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關注,基礎教育的類似排名,也引發了全球的基礎教育的關注。在2009年和2012年的PISA測試中,上海學生獲得冠軍,這一結果在當時震驚了包括英國在內的全球教育界。
近20年來,澳門基礎教育有所提高部分原因是, 借鑒了內地的優良實踐(譬如澳門內師計劃)。相反,很多內地專家認為這個結果是理所當然的,既沒有總結自己的經驗,盲目追隨英美國家的課程方向。2015年,中國四個省市參加PISA測試,結果變成了第十位。大大的跌宕,這也說明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不保持清醒頭腦,知己知彼,還是危機四伏。澳門數學教育剛剛起步,筆者期望它一個美好的明天。
作者孫旭花為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數學教育方向。2008年加入澳大。是《螺旋變式—中國內地數學課程與教學之邏輯》的作者,任第23屆國際小學數學教育 “數學整數教學” 專題國際統籌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