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大新語》
如果人生有 3 把可以打開新階段的鑰匙,你會在甚麼時候使用?澳門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劉建宏把握每個開鎖機會,從生產輪胎工人踏上成功之路,成為國際知名的犯罪學學者,2016 年獲美國犯罪學學會授予“弗裡達.艾德勒傑出學者獎";去年更獲國際刑事司法最具權威的學術組織美國刑事司法科學學會授予 2018 年度“格哈德 O.W. 米勒獎”(Gerhard O. W. Mueller Award)的傑出貢獻獎,表彰他在比較犯罪學和國際犯罪學領域長年的傑出貢獻。
人生第一把鑰匙
時間撥回1966年,生於寧夏的劉建宏在11歲時遇上文革,所有學校停課了。無所事事又聯群結黨的小孩自然喜歡惹事生非,小學五年級的劉建宏也不例外。他愛逞強,也會與別的小孩打架,最嚴重一次更被人捉到保衛部(等於現時的警察局),就這樣劉建宏荒廢了3年光陰。14歲那年,學校復課,劉建宏重新回到校園,但他不是重讀小五,而是直接跳級讀初中二年級。
畢業後的劉建宏獲安排到寧夏橡膠廠生產輪胎,在24小時輪班工作的環境下,劉建宏覺得這輩子不能只待在橡膠廠生產輪胎,就決心在下班的時間自修,用4年的時間自學整個中學階段的數學、物理、化學,文學,歷史等。
一條看似普通不過的輪胎,由原料到成品要經過“高溫"、“高壓"及“硫化(與硫磺產生化學反應)"等多番工序,才能讓輪胎的韌性、強度、抗磨及抗腐蝕性達到要求。劉建宏在輪胎廠的日子時刻裝備自己,就像輪胎經歷多番工序達到出廠標準。
劉建宏認為只要努力學習就可以獲得領導推薦上大學的機會。“當時上大學要得到工廠領導推薦,因此大家都要參加廠內考試。我記得當時其他考生還在回答第一份考卷,我已經答完了所有四份考卷,可是工廠沒有推薦我上大學,因為我成績好而調派到子弟學校當中學老師。"
當了中學教師兩年,劉建宏終於等到鯉躍龍門的機會。1977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恢復停止了十年的高考,劉建宏與上百萬青年如過江之鯽般參加高考。劉建宏帶著“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的心態,在十年的艱辛中打造出改變自己命運的鑰匙,劉建宏終如願考上大學,開啟人生新一頁。劉建宏形容:“77級,78級入大學的一代人是一個奇蹟!"
他原本是個理科生
劉建宏教授在學術界屢獲殊榮,曾當選眾多國際著名犯罪學組織的領導,也創建了亞洲犯罪學專家最重要的學術交流平台——亞洲犯罪學學會。著作同樣豐盛,曾獨著、主編及合編書籍29本,發表雜誌文章71篇(其中SSCI/Scoupus學刊文章達48篇)及書籍章節36篇。
這位犯罪學家原來本科是物理,他解釋道:“當時有句口號‘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我就報考物理系。"因應潮流修讀物理系,畢業後劉建宏卻認為物理有很大限制。“物理學太古老,能發揮的空間相對較少,一個年輕人如果沒有高級別的實驗室進行實驗,很難有成功的機會。儘管畢業後獲安排到寧夏大學教物理,我還是想尋找另一個機會。"
人生第二把鑰匙
劉建宏由沒路可走的輪胎技工搖身一變為大學物理老師,追求卓越的心一直驅使他不斷在學術上求進。劉建宏說:“經歷文革後,我對社會、政治等議題有所思考,在大學教了兩年物理,我就去報考南開大學哲學系碩士班。"這次轉換人生跑道,劉建宏遇到前所未有的機遇。1979年中美建交,中國與美國關係在上世紀80年代迎來最友好的時光,劉建宏說:“當時南開大學邀請很多美國專家講課,讓我認識社會學,其後在1988年考獲全額獎學金赴美留學。"
劉建宏在美國如飢似渴般拼命吸收知識,由理工生蛻變為哲學學生,再轉到社會學,花了十年時間轉了個大彎,劉建宏依然沒有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學科,但是這十年的努力為他打造了第二把開啟人生新一頁的鑰匙。在美國留學的日子,劉建宏直到完成博士資格考試才認識犯罪學,他回憶道:“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被稱為犯罪學的搖籃,在耳濡目染下,我到寫論文的階段才找到自己的終身志向,就是犯罪學。"這次劉建宏的鑰匙終於打開了那個對的寶箱。
之後他留在美國潛心研究犯罪學,在美國羅德艾蘭學院從1992年開始,用10年時間由助理教授升到終身正教授。回顧這段歷程,劉建宏認為是追求卓越的心讓他沒有停下來。在記者前往他辦公室訪問前一天,劉建宏參加澳門大學宋永華校長就職典禮,訪問中他有點激動地對記者說:“宋校長在就職禮上講到‘一所大學必須要有夢想,才會不斷追求卓越。’這句話正好用來演繹自己多年來走出焦土試煉的意志,如果沒有追求卓越的心,可能現在只是個生產輪胎的工人!”
重返亞洲,人生第三把鑰匙
2007年美國金融危機浮現,這年劉建宏透過美國富布萊特計劃來到澳大當訪問學者,其後被院長郝雨凡教授邀請留下來。劉建宏追求卓越的心讓他決定走出工作了15年的舒適圈,由美國回到亞洲。
劉建宏當時看中澳大的發展前景,更看中犯罪學在亞洲的機遇,他解釋:“當今犯罪學理論都是以美國的研究為基礎,但這些理論能否在亞洲成立是可以討論,例如東西方對監獄的研究就有不同;西方較著重研究如何有效管理監獄,而東方就著重研究如何感化罪犯,讓他們重建新生,因此亞洲犯罪學研究是充滿發揮空間。"
2009年劉建宏聯合近50個來自14個亞洲國家與地區的專家學者,以澳大為基地建立亞洲犯罪學會,並在同年擔任《亞洲犯罪學雜誌》主編。在他主編下,《亞洲犯罪學雜誌》在今年成為亞洲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收錄於《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的犯罪學期刊。
劉建宏一個重要的工作是發展可以符合東西方的犯罪學理論:“社會學家會說學習過程與環境會影響犯罪行為;政治學家則認為社會衝突、剝削、壓迫,不平等會引起犯罪;犯罪學家已經提出了很多種犯罪學理論,但我的一個主要貢獻是提出《關係主義理論》。關係主義理論以文化差異為邏輯起點,把犯罪的原因理論與社會對犯罪的反應如刑事司法制度理論統一起來,解釋犯罪和跨文化的刑事司法制度的差異,而現存的西方理論忽視跨文化的重要差別,往往假定西方環境下發展出來的理論會適用於全世界。劉建宏提出建立亞洲犯罪學的概念就是針對批判這種流行的假定。關係主義理論從對跨文化差異的分析中得出關係主義司法制度與個人主義司法制度的深刻差異。這個理論已經發表,並得到一些著名犯罪學家的讚揚。劉建宏目前正在繼續深化這個理論,使這個強調亞洲和非西方國家社會文化特點重要性的理論更加完善。
劉建宏續說:“犯罪學是個永續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劉建宏希望,未來在國際發表重大理論的同時,也可以對澳門社會作出貢獻,“過去澳門政府和澳大法學院的合作較多,未來我也希望可以有更多機會與政府就預防犯罪上合作,為澳門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