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校園記者吳應
在澳大讀IT有何優勢?出路如何?學生會變得很「宅」嗎?答案盡在最近的科技設計畢業展。
每年,修讀澳大電腦及資訊科學系的學生人才輩出;而在每年的畢業展上,他們都會傾盡全力,一展所學。今年也不例外,一共展示25個小組或個人的科技設計,稱得上“產研學"結合的初探。這裡每一項作品都別出心裁,迎合當前社會的需求,從自然語言處理到機器學習,從計算機視覺到電子貨幣,應有盡有。
創意科技.別具特色
參展的大四學生朱理成(Jeremy)向校園記者展示了其團隊製作的低成本用戶認證系統。該系統通過簡易的光學傳感器,掃描用戶手掌上的血管分佈來鑑別用戶身分,或是確認是否為用戶本人。
使用時只需事先註冊,讓系統記錄用戶的血管信息,事後直接掃描用戶手掌即可順利登錄。校園記者親自體驗了一下,發現認證系統雖有若干秒的延遲,但識別準確,嘗試幾次均順利通過檢測。
澳大創新科技品牌
與多數從零開始的軟硬件開發項目不同,湯穎豪(Felix)則繼承了前人的研究,推出了一款名為UM-iMethod 2 翻譯程式,滿足中葡即時翻譯的需要。據Felix介紹,第一代UM-iMethod只支持中英翻譯,而他的第二代不僅加入了中葡翻譯,還增加了預測詞性的功能。與傳統的在線翻譯網站不同,Felix認為這個系統「可以讓用戶選擇候選字,這樣就可以產生出用戶自己想要的結果」,減少使用者時常翻閱字典的必要。
設計迎合社會需求
另一位參展學生梁國君(Anson)從事加密電子貨幣的設計,他展示了與隊友黃嘉豪(Kelvin)合作研發的“Android加密錢包應用程式"。該程式與市面上常見的單一型電子錢包貨幣不同,它能同時管理兩種不同的電子貨幣,並提供了查看實時電子貨幣行情的功能。
Anson補充,作為新型的移動電子錢包,除了傳統的輸入錢包地址的方法外,同時也提供了便捷的二維碼收付款方式。他觀察到現今人們的消費模式的轉變,因此希望這項設計更方便人們出行消費。
此外,在是次畢業成果秀上,也有不少諸如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實現室內定位的作品,也有在計算機領域愈發普遍的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的研究,當然也不少得滿足實際需求面向大眾的軟件應用程式。
對「宅」說「不」
澳大科技學院副教授兼策展人余亮豪對是次畢業展甚為滿意,並幽默地說:“我們讀IT的同學可能給人一種『宅』的感覺,但透過這次展覽讓同學好好表現他們『宅』以外的能力!”他表示,畢業設計通常耗時一年或者更久,這不但給學生展示所長的機會,還能幫助每位教授了解其他同學的作品或研究項目,為他們日後工作或升學做準備。
新聞來源:傳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