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大新語》
一流的大學一定要建立一流的母語語言文學學科,故此澳門大學極為重視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簡稱中文系)的發展,更把中文學科作為重點發展的基礎學科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成為澳大歷史最悠久,發展勢頭最好,學術成果最強,學術影響力最大的學科之一。這個學科在頂尖雜誌發表論文的比例,在頂尖出版機構出版的學術著作的質量,都達到或超過一流大學中文學科的水平。法國阿爾圖瓦大學、北京大學中文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教授合組的校外學術評估委員會也認為本校中文系已形成了一支於國際及國內中文學界具相當影響力的學術團隊,分別在中國代思想文化與文學、漢語語言學和漢語新文學方面具較強的研究和師資力量。
學術屢有突破
一個學系辦得出色與否,有賴師生共同默默耕耘,於無涯的學海中努力探索,尋找新的天地。中文系一直奉行嚴謹的學術研究,老師醉心於學問研究,引領著學生突破思想框框,因此學術上屢有突破,先後發表一篇又一篇優秀的論文,出版一批又一批學術含量相當高的專著,而且師生努力的成果常被國內外核心期刊刊載。
中文系近四年在當代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最高端、被兩岸四地所有大學公認為最具權威的中文學術期刊《中國社會科學》發表了三篇論文,分別是《五四新文學發生的內在必然性》(2015年第11期);《戲劇本質體認與中國現代戲劇的經典化作》(2013年第1期);以及《魯迅諸子觀的多維空間》(2012年第2期)。中文系主任朱壽桐教授說:「對於只有16人規模的中文系,四年內有三篇論文發表在該期刊上,應該算是十分不錯的。據統計,同一時期內地一流大學中文系只在這頂尖期刊上也平均發表三到五篇,這往往是近百人的大系。」另外,中文系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華文史論叢》和《國學》等受學界重視刊物上也定期發表文章。
中文系在著作方面更是成果豐碩,近幾年出版了論著共65部,其中35部,即佔50﹪以上,都經由具學術權威的國家級出版社印刷出版,如人民文學出版社、中華書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其中楊義教授,他在中文系組建了一支核心的中國文學研究團隊,率領研究團隊整理先秦諸子系列,出版90多萬字的著作,以及完成了七篇《先秦諸子還原研究》的長篇論文。朱壽桐教授說:「我們的學術研究無論在數量、質量上的實力和影響力達到一流水平。」
國際化下的師資轉變
中文系的教授人數雖不多,但都是重量級人物,當中有楊義講座教授、許德寶特聘教授、徐杰教授、侍建國教授、鄧景濱教授、鄧國光教授、徐大明教授、龔剛副教授、鄧駿捷副教授等。朱壽桐教授說:「近年我們在原有的師資隊伍上增聘了一些有國際背景的教授,由於我們的教授除了用中文發表論文外,有時還需要用外文發表論文,這是我系的一貫要求。招聘中英俱佳的老師到中文系既符合大學發展中文教育全球化、國際化的方針,更有利於增強中文學科與世界交流,提高全球的整體競爭力。」朱教授高興地表示,中文系由於師資力量雄厚,承擔了人文學院博士生培養的近半任務。「中文系的生源逐年提高。碩士生的錄取率已經達到八分之一。本科生的本地生源也迅速拓展,已連續三年成為人文學院招生第一志願報名人數最多的學系。」
師生成果備受肯定
中文系學術論文曾多次獲頒研究相關的獎項,當中有關澳門學、澳門文學研究成果曾多次獲得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包括一等獎一次。在著作方面,由鄧景濱教授、鄧駿捷副教授和邵朝陽博士主編的《澳門青少年信札佳作選》於全國應用寫作第18屆學術研討會上獲評為優秀著作二等獎;而鄧景濱教授和碩士生林成合寫的論文《「敬啟者」的錯解誤用》被評為優秀論文二等獎。鄧景濱教授的《全球化視野下的漢語應用文研究》獲中國應用寫作研究會第16屆年會優秀著作一等獎。侍建國教授發表的論文《關於國家語言的新思考》獲中國社會科學網全文轉載。該網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是國家級社會科學學術的特大型國內外綜合研究資訊網。
中文系博士生張麗鳳榮獲第10屆華文戲劇節優秀論文獎。中文系畢業生蔣美賢在全球化時代與應用寫作創新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的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三等獎。而由直屬中國教育部的語文出版社出版的第11屆全國古代漢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古漢語研究的新探索》,破格收錄了士生汪欣欣的論文。兩位博士生金春媛和董思聰,分別在「第二屆東亞文史與社會研究生論壇」「第三屆中文學科博士生學術論壇」上獲優秀論文獎。此外,董思聰成功入選「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討會」青年學者資助,受邀到台灣參加第六屆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討會,其論文《重慶方言中「難怪」類詞語之語法研究》更榮獲「語法新秀」二等獎,為澳門唯一獲獎的與會者。詩歌創作方面,博士後劉群偉(筆名荒林)於「首屆蓮花杯國際華文詩歌大賽」獲國際華文詩歌大賽優秀獎,是澳門地區唯一的獲獎者。此外,中文系博士生雷淑葉、胡善兵等分別在歷屆中華詩詞大賽中獲得諸多獎項。
開拓新路向
澳大發展的歷史雖不長,但頒授的榮譽文學博士幾乎囊括了當今漢語文學界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一流大師,包括有白先勇、王蒙、莫言、余光中、金庸、饒宗頤等幾乎漢語文學界最頂尖的作家,說明他們對澳大,特別是對澳大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有一定的認同。中文系近年還不斷開拓新的路向,先後推出「文學藝術家駐校計劃」和「兩岸四校中文合作計劃」。前者邀請了多位重量級文學泰斗如王蒙、余光中等進駐澳大,增進學術文化交流,為澳大師生帶來思想碰撞。後者是由北京大學、台灣大學、香港大學、澳大攜手推出,志於在學生培養、研究機制、學術交流方面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以更寬的視野來看中文教育的意義和前景,讓師生從不同文化衝擊、碰撞、交流探索中國古今文學和語言學。
兩岸四地大學的優勢相輔相成,不但大大提升澳大人文學科的水平,也促進中華文化在區內以至全世界的發展。展望未來,朱壽桐教授信心滿滿,寄望中文系在國際化的視野下全力開拓新的發展方向,再進一步提升教學和研究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