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大人》

大家讀書時, 是否班裡總有一兩位同學平時上課漫不經意, 放學後就去參加活動, 但是每次考試總是名列前茅, 令一眾拼命讀書而不得其法的同學恨得牙癢癢? 澳大也有不少這些學霸, 專業成績固然之好, 課外活動同樣出色。


提前做好學習計劃

何宇雯(Mandy) 是工商管理學院一年級學生,去年以優異的入學試成績考入澳大,並獲金蓮花獎學金。大學首個學期,她無負學霸之譽,成績平均積點(GPA)3.78。不要以為這位斯文的小女生只會讀書拿高分,她也是呂志和書院院生會和學生會的積極分子,平時還熱愛運動,發展多方面的潛能。

從小學習書法的Mandy言談舉止很溫文,她說學習好的原因是無論課業再繁忙,心情也不會太緊張,「我通常會提前一天計劃好第二天想要做的事情,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來學習。」因為這樣,Mandy整個高中從來沒熬過夜,即使考澳大入學試前也如是,「熬夜會影響聽課或考試的品質,得不償失。」回憶去年備考澳大,Mandy說:「若是一些自己比較弱的科目,例如英文科,每天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以外,自己還去買多些補充練習。」如此用功和自律,難怪她在澳大入學考試中的英語成績拿到了765分的高分。


不單要學習成績優秀

心理學系二年級學生葉尚仁(Paul)在上學年以3.83GPA高分進入榮譽學院,現時是榮譽學院學生會主席。他出生在香港,八歲移居澳門,1 3 歲去了美國一所傳統天主教學校讀書。2014年Paul返回澳門讀書,原本就成績優異的他以SAT 2010的高分獲澳大錄取。Paul說:「留在澳門是因為這裡有大量的研究資源和朋友。」

「我在美國學到的邏輯思維與批判能力對於學習有著重大的幫助。在判斷問題上,能夠pick up重要的信息。」Paul是一個想法獨特和健談的男孩,他不只在讀書方面盡全力,也常參加學生會的義工、新聞討論等活動,還加入了邵邦書院的合唱團。「參加組識,與不同學科的學生交流,也是學習和成長的一種方式。」他認為,學霸不單要學習成績優秀,還要在其他領域例如人際溝通、社交技巧等方面全面發展。若要成績好,活動玩得叻,他秘訣是:「設定好一個目標, 並做好合理時間分配與規劃。」


努力�����不驕傲的人

修讀款客服務及博彩管理課程的李綺婷(Miki),是本學年經「校長推薦入學計劃」的其中一名保送生,更以優異成績獲得大蓮花獎學金。保送入學的學生都要過面試一關,Miki向面試的老師也分享了策劃活動的難忘經歷,「相信這方面的經驗為我加了不少分」。她以過來人身份教有意投考澳大的學弟妹考前一定要「做足資料搜集,對所報科目的背景、現況以及發展前景都要瞭如指掌。」

Miki從小成績優異,是校內的模範生,中學每年更被選為班長,從而培養出她對活動策劃的興趣,「中六那年籌辦畢業聚餐,成功感真的很大,也令我立志將來要加入會展及活動策劃這一行。」她對策劃活動的專長由中學延伸至大學,目前是蔡繼有書院社會服務小組和傳訊部學生公關大使計劃成員,以及文物大使和教青局的陽光義工,2015年更因服務出色獲教青局頒最佳義工獎。Miki平時被同學封為「學霸」,考入澳大後的首張成績單取得了GPA3.85的高分,但她謙稱自己只是「一個努力的小學霸」。「別人可能覺得取得高分就是學霸,但我不相信有一個人天分高到完全不用聽書、溫習就可以取到很高的成就,所以我認為學霸應該是一個肯努力而不驕傲的人。」


提倡多元發展

2016/2017學年「校長推薦入學計劃」共錄取300多名優秀中學生,其中有67名於各中學成績排名第一, 比上學年的人數大大增加。教務長彭執中(Paul)表示,越來越多成績優秀的學生以澳大為首選,是對大學教學水平的認同。在收生方面,Paul指出,澳大提倡多元發展,在收生時除了看學術成績外,也會考慮學生的其他方面的潛能,例如學生在學術、體育、音樂、社會服務等方面是否具突出表現都是招生的考慮因素。Paul建議學生在選科時最好興趣行先,「不要隨波逐流, 應結合個人興趣和能力來選科, 同學定能讀得愉快和投入,成績自然會更好。」

考前小貼士

2016/2017學年澳大入學考試將於4月8至10日舉行,不少應屆畢業生都正在備考當中,根據Paul多年對入學試的觀察,他建議考生在應考前一定要放鬆心情,「臨考前最好睡一個好覺,讓翌日有精神上試場。」以往很多考生在最後一刻才急忙跑進試場,他建議考生要預多些交通時間,「不妨預先到校園考察,知道考場的位置,也可以估算坐車大概所需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