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澳門大學的學生利用課堂外的時間走進社區,投入義務工作,甚至在假期時還會參與各種志願者項目,去到遙遠的地區服務學習,從實踐中學習,也從中體驗不一樣的文化和生活。
在義工團隊中成長改變
在校園中,有許多志同道合熱愛義務工作的人組成的團隊,比如何鴻燊東亞書院就有一支義工隊,在平時會定期前往澳門明糧坊幫忙分配食物。而澳大的服務領袖計劃更是將許多對義務工作頗有經驗和想法的學生聚集起來,李倩儀就是其中一員。她認為服務工作少不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團隊協作,而這也是她鍛煉自己成長的一個過程。為何能長期堅持投入義工工作?她說道:「是看到自己的陪伴能讓別人開心的滿足感,是與同伴一起協作努力想出新點子推出新計劃的滿足感。」
談到做義工,總有人會想:自己的這點力量是否真的能給別人帶來甚麼?這也是心理學系二年級學生熊穎馨之前內心常有的困惑。然而, 今年暑假期間,她獨自報名參加了前往毛里求斯海外義教的項目,改變了她的許多想法。她談到這段旅程,最大感悟是:「當地的孩子雖然很小,但很懂得感恩和分享,這些品質是我們城市中許多小孩甚至大人都不曾擁有。」
在服務中探尋人性之美
領導與服務是澳大書院為學生設立的五個能力指標之一。所以書院也十分注重學生在這方面的投入和發展,常會在假期舉辦外出訪問服務的項目。比如之前蔡繼有書院籌劃過越南-新加坡國際志願者與領導力提升實習活動、何鴻燊東亞書院發起過雲南景谷縣服務學習之旅、呂志和書院赴越南建設生態廁所等。
呂志和書院的一班義工在書院導師褚彩霞博士帶領下,在今年暑假去到越南鄉村協助建設生態廁所,幫助越南村民改善生活環境,並向當地村民提供義工服務。「只有數條長木塊,加上四面用來遮擋的蕉葉,就是越南一個鄉村村民們每天所使用的廁所!來之前有想像過環境不是太好,但當親眼所見時覺得也太誇張了。」心理學系二年級學生張穎頴嵐(Kathine)回憶在越南社區的居住條件時不禁這樣感歎道。
Kathine在這次特別且富有意義活動中,體驗了完全不一樣的生活,走進了那些可能從未見過外來人的村民的世界,感受了與澳門完全不同的文化。通過這次服務學習,Kathine不僅學會了建造生態廁所的基本技巧,更令她對生活有另一番的體悟:「人是要群體生活的,身處社會,想的不應該只是自己。當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可以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關心幫助一些處於貧困卻沒有能力選擇更好的生活、更沒有能力改變身邊環境的人們。」
鼓勵學生參與義務工作
擁有豐富義工經驗的褚彩霞博士表示,服務學習的教育方法如今在世界歐美等地區十分流行,有些大學甚至把服務學習作為必修課程, 要求學生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解決一個社區中的問題,學生也可從中有所收穫。「我們想通過這類活動讓學生去感知遙遠地方的貧窮, 去探尋自己和世界之間的聯繫,讓他們用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同時也讓更多學生去體驗社會服務,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能夠發掘自身的潛能,而這也是實踐書院推行的體驗式學習的其中一種方式。」
走出象牙塔去關懷社會,應當是當今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志願者工作不僅僅是簡單的體驗,也可以鍛煉到自己的能力,對生活有一番新的感悟。而社會關懷的另一個魅力所在則是溫暖的傳遞,可以去做一些簡簡單單的事幫到別人,讓社會能夠保留一些人與人之間單純的友善,而不是冷漠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