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大人》

開學一個月了,澳大人是否享受澳大的上課、下課生活呢?在新學年,澳大將星期三定為博學日,學生逢周三下午齊齊走出課堂參加涵蓋體育、文化藝術、領袖培訓等聯課活動,以體驗式的學習模式加強專業知識以外的軟實力。今期,我們訪問多位師生,除了瞭解他們專業課堂上的樂趣和課外學習的收穫外,也會暢談他們對大學新措施的看法。

投入校園生活

蔡永杰(Keith)是政府與行政學系一年級新生,他十分享受大學的學習和書院的生活,「大學跟中學是完全不同的學習模式,中學時由中一至中六都面對同一班人,但大學完全不一樣,每一個班都會接觸來自不同學院和國籍的人,可以擴闊社交圈子和增進人際溝通技巧。」Keith笑指:「住在書院像在渡假一樣,更有大個仔獨立照顧自己的感覺。」

工商管理學院一年級新生鍾樹昆(Lucius)是蔡永杰的中學同學,大家雖然不同學院,由於同住在校園,經常結伴參加課外活動。Lucius認為在大學的學習要面對全英的教學模式是「一場挑戰。」但他對自己很有信心,「過一段時間應該可以適應和克服。」熱愛運動的Lucius在課後很快找到投入校園生活的方法,「大學的體育設施很完善,我當然要把握機會運動,例如打羽毛球和和游泳。我也報了很多社團,希望多與人溝通提升語言和社交技巧。」

新的學習體驗

陳鎣鎣(Christina)是來自工商管理學院一年級的新生,她雖剛成為澳大人,對校園卻並不陌生,「因為之前已來澳大聽過很多講座,而且這裡的老師和同學都很親切和友善,令我很快便融入大學生活。」Christina在課堂上的學習也很開心,「教授很有責任心,專業水平很高,他們提出的見解是我從來沒接觸過,令我提升了知識的層次。英語課上得最開心了,課堂氣氛很熱烈。」

澳大也是一個可以讓學生發揮個人潛能,實踐夢想的平台。喜愛唱歌的傳播系一年級新生陳家灝在9 月9日舉行的博學日啟動儀式上與趙偉校長、副校長和書院院長等同台獻唱校歌,他接受採訪時興奮地說:「我來

澳大還不到一個月,就有這次非常難得的演出,書院真是給了我們很多發揮潛能的機會。」他十分支持周三下午聯課活動的安排,「因為平時忙於上課,參加課外活動的時間較少,而且書院提供的是體驗式的學習模式,就是要鼓勵我們通過參與活動,從實踐中學習,這也是學習的一種方法。」 

「現在才像真正的大學生活」

經濟學系三年級學生張藝賓(Veon)曾在老校區讀過一年,當年他入讀澳大正是因為想體驗書院生活的模式。他表示在老校區的大學生活「就像上班一樣,每天上學放學,沒有校園的生活。」現在才像「真正的大學生活。」對於聯課活動的安排,Veon認為是很好的嘗試。「透過書院活動,可以擴大社交圈子,學到專業以外的知識。」他希望書院舉辦多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就可以吸引更多學生參與。

活動是教學的一部分

新學年,澳大增聘了4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學人員,新成員的加盟有助推動澳大教研發展更上一層樓。人文學院許德寶教授是其中一位新成員,在美國博雅書院工作了23年的他以「很好」來形容澳大的教學環境,「校長、副校長在教學上都很有想法,尤其是澳大推行的『四位一體』教育模式。這種互教互學的模式,可以激勵學生批判性思維。而且課堂外的活動同樣能起到學習的作用。」

許教授來到澳大後,一直很支持書院的活動,還擔任曹光彪書院外聘顧問,每星期也會去到書院跟學生吃飯聊天,「書院的環境很好,活動也很多。與書院學生一起吃飯聊天也很愉快,每次交流都會對學生有進一步的瞭解。」對於大學要求所有老師每週至少抽出一小時參與書院社群教育的活動,許教授說:「我覺得這是博雅教學的一部分。我以前辦公室的大門任何時候都是打開的。像以往在美國的博雅學院教書經常舉辦大量的活動,師生很熱衷參加,活動也是教學的一部分。」許教授下月會去到書院做關於經典閱讀重要性的報告,他指出:「現時澳大書院舉辦的活動量還可以再增加,相信會吸引更多學生參與。」

另一位在澳大教書多年的科技學院副教授冼世榮,在教學上善於結合生活的實例去講解深刻的理論,因此深受學生的歡迎。他認為新學年回來後,覺得校園氣氛熱鬧很多,大家很快就能融入校園的生活之中。「尤其是書院增加了師生對校園的歸屬感。」冼副教授表示很享受現時的教學和樂意參加書院的活動,「教書最重要是傳播知識,學生又有所獲益。我自己喜歡運動,而且在公開演說方面也積累了一些經驗,這些都很樂意跟書院的學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