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澳大新語》

全球化的世界,各國求才若渴。各地大學無不積極培育適合社會的人才,澳門特區政府更於2014 年4 月建立了人才培育長效機制,務求能解決目前澳門人才緊絀的困境。澳門大學,作為培育本地人才的搖籃,應如何優化和改革其教育策略和教學模式,以因應瞬息萬變的澳門社會?

三月中旬,午餐休息時間,一群老師聚集在澳大智能課室。他們分成小組,一邊聽著講師分享「成果導向教學模式」,一邊利用自身教學經驗和組員討論可行性。參與的成員既有院長,也有來自國外的教授,也有本地的講師。他們透過講師分享,再討論以考試作為評量學生學習成果的優與劣,討論如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這是澳大教與學優化中心(下稱中心)所定期舉辦的教學工作坊,讓老師們能夠在課餘時間,一同磋研教學模式,透過討論、分享經驗和研究外國教育趨勢, 提高教學成效。這類的工作坊每學期會舉辦五六次,主題不同。中心的主任為來自美國的施博智教授,曾在美國馬里蘭大學教學中心任職總監,他表示,系所對工作坊的參與度幾乎和馬里蘭大學同樣熱烈。「別忘了系所是自發性地參與呢!」施博智表示。

事實上,除了美國馬里蘭大學,國外不少優秀大學皆設立單位,致力研究如何提升教學品質。於2009年,澳大設立教與學優化中心,希望透過組織或資助相關培訓、研究等活動,提升教與學的品質。除於圖書館建立相關館藏,也定期舉辦各式工作坊、講座。其中包括如何於課室上應用科技等實用主題,獲得不少教職員好評。

和其它大學不一樣的是,澳大教與學優化中心另外配合澳大「四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在專業學科外,也需改善通識教育的教育品質,同時提供一系列的博雅講座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室外學習通識。

從設立教與學優化中心為第一步,澳大這所年輕大學在提升教學品質的路上,正邁開大步前進。

澳大教學 一手機會 一手挑戰

自2009年澳大教與學優化中心成立,至今近五年,曾在美國馬里蘭大學和香港參與教學優化和通識教育工作的中心主任施博智教授表示,教與學優化中心目前著重於提高學生學習還有鼓勵師生於課堂上應用網絡科技。他強調,要想追上國際高等教育水平,澳大不能單純複製別處的成功途徑,而是要推陳出新,創造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套成功模式。

施博智回顧中心過去的工作,他表示成立教與學優化中心是澳門大學作出改變、提高教學水準的重要第一步。中心繼而具體執行能提高教學成效的行動。施博智分享,目前中心與資訊及通訊科技部密切合作,不定期舉辦iPad等電子學習設備的應用課程,以提高教師使用電子器材教學的意識,並取得不錯的成效。其於午間舉辦的moodle網上教學平台工作坊也成功增加moodle的使用率。施博智表示:「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但可喜的是,我們在不斷進步。」

今年夏天,澳大搬至新校園,在逐步改善教學的路上,嶄新的教學設施正正助其一臂之力。施博智認為新校園是一個有趣又不可預知的地方,給中心帶來了一個尋找創新和最佳解決方法的機遇。他指出,「新校園提供了一個推動教學迅速變化的機會。我們計劃在新校園的課室增加更多互動設計,增加學生的參與。」

 

機會與挑戰中尋找平衡

機會和挑戰往往並存。新校園中擁有更多的公眾空間,該如何創新規劃?課室數目如何增多?資源如何有效分配?施博智提出更多即將面對的問題。除外,該如何利用新機遇繼續提升澳大教學質量以達到世界一流大學的水平,更是教與學優化中心的一大挑戰。

目前國際上,高等教育趨於注重學生學習參與度和科技應用。施博智指出,澳大在應用科技上落後南韓、台灣和香港。他以美國興盛的網上教育為例,指出澳大需要並將會持續改善。因文化差異,澳大的學生學習參與度也比西方國家的低。「我個人的觀察是,澳大本科生的課堂參與度與西方國家相比有大概五年的差距,但正快速提高。澳大資源豐富,無論在教學、研究或招攬人才上,都正迎頭趕上國際水準。」儘管如此,施博智指出,澳大不應單純移植他國經驗。「澳門就是澳門,我們要找到澳門的特別之處,並加以利用,就能建立澳門高等教育的獨特位置。」

當教學不再只限於課室

自2004年賭權開放,澳門社會經歷極大變化。澳大不時反問,甚麼模式的教與學,才能培育出最適合社會發展的未來棟樑。澳大代副校長(學術)兼教育學院院長范息濤指出,未來需要全方位的人才,而澳大的教學模式將不再只侷限於課室。

回憶起近10年來澳門的轉變,范息濤院長表示,澳門社會經濟的轉型和多元化,以及求才若渴的情境,當初很多人始料不及。他指出,現澳門已有一定資本,例如透過和周邊區域合作,提供了產業多元化的一定空間。范息濤談及,澳門未來應往更高層次產業發展,例如健康、衛生和文創等。

事實上,澳大於今年初新設立健康科學學院,而設計學院也正籌備中,設計學院未來的研究方向可能會側重於與澳門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且具有直接影響的領域。這正是應對社會產業多元化的第一步。「要培育甚麼類型的人才,就看甚麼樣的產業最適合於澳門發展。」范息濤表示。

 

課室外培養軟實力

緊隨社會發展脈動而設置學系,無疑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專業技能的選項,也望可為澳門培育一群各形各色的人才。除了專業技能外,范息濤不忘提醒,學生應多方面發展「軟實力」,即領導力、主動力、說服力和溝通、解決問題等能力。「你怎麼和別人打交道,怎麼在不同場合說服別人,這些是專業實力之外所需要的軟實力,大部份的成功都離不開軟實力。」

那麼,甚麼樣的教學方式能培養軟實力呢?今年新學期起,住宿式書院正式投入運作,范息濤說,「除了專業學習,學生要參與書院活動,書院遠不只是學生宿舍,而是在課堂以外創造許多機會,包括社會服務、師生交流等,讓學生在專業外能培養軟實力。」言教不如身教,在書院裡,來自不同系所和背景的師生們,透過自主舉辦活動,可共同交流,教與學不再只限於課室內。這樣的書院式學習模式,有許多國際名校應用已久,他強調,「在書院內,任何時刻都是教與學的好時機!」

而最終目標,如范息濤所說,將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這也是「四位一體」教育模式裡的核心精神,在住宿式書院裡、在社群裡、在科研時皆能主動求知。「亞洲文化習慣聽令而行, 而不習慣採取主動。大學將是學生建立積極主動態度的好機會。人們若要在職涯上走得遠,這主動態度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