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大人》
2011年被西班牙藝術團的《光影大三巴》所震攝,澳大英文傳意學士及傳播系碩士畢業生余家杰翌年毅然參加政府舉辦的《光影世遺工作坊》,從此踏上五光十色的光影之路。
「建築物投影,一個字『型』」
三年前《光影大三巴》掀起全城「光影熱潮」,余家杰便是當時站在牌坊下的其中一人。今年澳門藝術節踏入銀禧之年, 由觀眾到項目總監, 他最初也意想不到。
2011年首次觀賞《光影大三巴》,當時他覺得很新奇、很有趣,從此這光影夢就不斷在他心中縈繞,「如要改變建築物外牆顏色,簡單地由白色變紅色都要油幾日,但用投影器一打就立即變色,甚至變成另一樣東西,整件事太吸引了。那時候我無時無刻在想到底是用甚麼方法,如果讓我來做又會怎樣做。」余家杰很努力, 也很幸運。一年後文化局與業餘進修中心合辦工作坊,他因而獲得學習創作光影作品的機會。「上課後發覺光影創作原來真是很深奧,每個步驟都要經過精密運算,事前準備工夫非常多。」學成後他很快就有實踐機會,繼去年參與塔石廣場及鄭家大屋的多場表演後,今年更擔起藝術節閉幕節目總監重任,屆時將於高處俯瞰前來欣賞的人群。
「我小時候想做太空人」
今天的光影藝術家原來兒時有更宏大的志願─ 當一位太空人。不過他笑言, 「我的志願」大多都不會成真。跟不少人一樣, 大學階段是他人生重要的轉捩點。鍾情畫面和聲音配合的他, 升讀大學時選擇了英文傳意, 越讀興趣越濃厚。他認為英文傳意涉及的領域較廣, 所以應該及早選定喜歡的範疇,然後進一步鑽研, 最後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周身刀, 總會有張利, 我就幾乎把把刀都試過。生活都是選擇來的, 我的興趣一直都是做影片、平面設計及藝術創作,從沒有放棄過。」
家人的無聲支持
在澳門靠藝術為生並不容易, 從不言放棄的余家杰也有感到困擾的時候。「通常都是父母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時覺得困難, 他們會覺得為甚麼兒子整天足不出戶, 只對著電腦, 到後來我有一些自己的作品, 他們看過後開始明白我在幹甚麼。基本上家人不『鵝』你,已是一種支持。」
除了來自家人的壓力外, 朋輩間的比較有時也讓他有點洩氣。對比余家杰同期畢業的同學, 很多都過著穩定的生活, 已經成家立室, 高薪厚職, 但當他想深一層, 只是大家追求的生活不一樣,「當追求金錢的時候, 可能會因此少了對生活的思考空間和創作自由。當然, 我也嘗試在創作和經濟收入上取得平衡, 現階段未算成功, 但仍在嘗試中, 以『小強』的生命力去支持著自己的理想。」踏上光影之路讓余家杰的生活變得更精彩, 他目前未有停下來的念頭,希望把建築物投影藝術在澳門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