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王晶報導】為了嘉許“開卷有益——讀書活動”中寫出優秀讀書心得的學生,澳門大學學生事務部及圖書館於五月十三日舉行了“讀書活動頒獎典禮”,並請到莫斯科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兼西南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任呂進教授演講,講題為“時代與讀書”。

澳大圖書館館長潘華棟博士、教務長彭執中、學生事務長余小明博士、澳大中文系主任朱壽桐教授和呂進教授分別向各獎項得主頒發獎狀。潘華棟在頒奬禮上說,有一本書人人都看,那就是臉書(Facebook),然而到圖書館借書的人數和借出書本的數目卻不多;圖書館為此舉辦一系列活動推廣閱讀風氣。

講座上,呂進教授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快速,社會逐漸富裕,但卻面臨文化貧窮的問題。中國正處於轉型期的社會,既有機遇又伴隨挑戰,尤其需要新的人才,可是據全民閱讀調查統計,中國人均閱讀僅四點五本書。呂教授慨嘆在莫斯科時看到地鐵裡全是看報的市民;而當地即使再普通的現代藝術展覽,也有很多人在大雪中排隊等候。他希望所有中國學生都能養成閱讀習慣。

呂進教授又認為閱讀分兩種,一種是特定人群的專業修養,另一種是不限人群的人文修養,而後者這種無功利、“不求甚解”的讀書則能夠塑造出一種書卷氣。在新媒體的環境下,閱讀載體、形式和環境都提供了新的途徑,但他強調信息不等於思想、資訊不等於學問,主要還是要靠思考性的閱讀,加強讀書。

答問環節期間,學生請教呂教授如何讀好一本書,並讀出書中的深層意義。呂教授表示知識分子讀得多、有想法、有見解,但很多年輕人並沒有深入思考,只是“知道”分子。閱讀應首先從薄書讀到厚書,即從一本書的相關資料讀起,再由厚書讀到薄書,讀出書中的精華。在閱讀過程中做摘錄性的卡片、做讀書筆記都是一種很有效的閱讀方法。

如對上述資訊有任何查詢,請聯繫傳訊部新聞專員李小姐或霍小姐(電話:(853)83974325),電郵:prs.media@um.edu.mo)或瀏覽澳大網頁www.umac.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