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澳大人

你吃過泡菜嗎?相信舉手say 「yes」的澳大人不少。但大家又有否聽過「泡菜理論」呢? 這理論由一位教育家提出,指泡菜的味道完全取決於泡菜的湯,而校園環境、學術氛圍等好比泡菜湯料,可以影響到浸潤其中的學生的精神面貌。由此可見,學術環境對於學生成長的深遠影響。創新的思想需要濃厚的學術氛圍去孕育,在過去三個月內,校內舉辦了近百場大大小小的講座、工作坊、研討會和論壇等,而當中不乏大師級講者,如余光中、楊振寧、沈祖堯等,令到澳大校園瀰漫一股濃厚的學術氣氛。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教授以《我的學習與研究經歷》為題的講座,慕名而來的澳大師生把現場和直播室擠得水泄不通,大師的吸引力可見一斑。與楊振寧教授甚有淵源的數學系金小慶教授也是當日的聽眾之一。「能邀請到楊教授分享經驗,機會難逢。大學過往也邀請不少名家前來,如數學大師丘成桐,他已先後來過這裡兩次,國內有大學連續三十年邀請他去都沒有成功,可見他對澳大的重視。」

「聆聽大師之言,感受大師風範,對師生來說, 具有勵志的作用。一些研究的創新點子,可能會在大師的講座上或在師友聚會中通過不斷的討論激發出來。」多年來, 金教授也從大師身上獲得不少的靈感,他當年在香港讀博士學位時發表的一篇數學論文,就是在聽完了現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數學家陳繁昌的一場講座後,再與他飯聚時啟發出來。

工商管理學院大二學生梁蜜斯(Merci),可以說是校園講座的常客。她最近出席一場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談有關大學教育的講座,Merci形容聽得津津有味,「我一直很期待沈校長的演講,他親切和藹的風範令人印象深刻。在講座上,他勉勵學生要培養人文關懷的胸襟,多看課外書,每年利用假期到世界各地,增廣見聞,開拓視野,對我很有啟發。」Merci認為澳大學生在校園討論學術的氣氛仍未算熾烈,期待搬到新校園後有了住宿式書院,會有另一番新的景象。

李響是科技學院大二學生, 在過去一個學年, 平均兩周聽一場講座,「碰到感興趣的講者, 在不影響上課的情況下都會儘量抽空去聽。每次都是抱著多聽多瞭解的心態。」讀數學系的李響,除了選擇與其本身專業有關的講座外,也會出席一些人文學科類的講座,例如文壇大師余光中談靈感來源、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吳家瑋分享「老海歸的心路歷程」等,其中後者的分享,他記憶猶新,「香港科大創校十年就能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故事已經很吸引人,加上吳校長的精彩演說就更加難忘。聽完之後,我覺得澳大也可以從中學習。」李響認為學校不妨邀請不同領域的人物來,而他對於一些有豐富經歷的講者特別感興趣,「他們的跌宕人生,對學生會有一定的勵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