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式書院」(Residential College)的概念相信大家應不陌生,近年區內很多優秀大學都紛紛引入此制度,希望構建全方位的學習環境。目前,澳大在現有的學生宿舍推行住宿式書院先行計劃,分別成立東亞書院及珍禧書院,希望藉此增加師生對住宿式書院制度的認識,日後更將宿舍制度逐漸轉為住宿式書院制度,並將在新校區全面推行。

書院生活 多采多姿

今期《澳大人》走訪了珍禧書院的吳中天同學。吳中天今年9月剛入讀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傳播系一年級,但原來在報考澳大之前,他就對宣傳單張及短片內提到的「書院」概念大感好奇,更希望有機會親身體驗,所以「就算家住很近(他家住氹仔哥英布拉街,距大學不過10數分鐘步程),最後也決定入住,體驗一下書院生活。」他經考慮決定申請加入珍禧書院,程序並不複雜:先報名,接著參與由院長主持的面試,終順利成為珍禧書院的一分子。

珍禧書院現時約有200名學生,其中大部分是外地生,對於結識來自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朋友大有助益,「剛進大學時,結交新朋友方面會有些困難。在書院一般是透過活動來認識新朋友,相對比較輕鬆隨意。」令吳中天印象最深的,首推每月一次的高桌晚宴,「高桌晚宴是(書院)出席率最高的活動,大家都很認真對待,會穿著隆重服裝如晚禮服等出席。」高桌晚宴的傳統可追溯至牛津和劍橋大學創始年代,所謂「高桌」,就是一張通常放置於升高平台上的飯桌,而學生圍坐於其他一般高度的飯桌,以聆聽教授和嘉賓的發言並進行討論。

了解自己  把握方向

樓層活動也是多采多姿的書院生活的重要部分,「我們每層樓都會不定期舉辦聚會活動,形式多樣開放,比如感受不同地方風味的煮食大會,或學長和學弟學妹分享人生經驗對談。」不過,令人眼花撩亂的活動也帶來不少挑戰,「書院內活動太多,不可能全部參加,所以一定要有所選擇。我入書院時已考慮得非常清楚,大學生活既要訓練獨立能力,也要培養集體歸屬感,要拿捏平衡,首先要了解自己適合做些什麼、喜歡做些什麼,然後再選取適量、適當的活動參加。」深入了解自己,把握人生方向,放膽去試去闖,這本身也許就是書院生活給同學們帶來的最好訓練。

對傳播工作興趣濃厚的吳中天,在書院內的藝術文化、社會活動、體育運動等眾多學習小組中,選擇了加入「傳訊事務工作小組」,負責編採每月出版的《珍禧快訊》,報導院內動態消息。他還加入了大學傳訊部的「校園記者計劃」,不斷磨練自己的能力和見識。展望將來,吳中天對新校園的書院生活充滿期待,「我覺得日後人數增加、空間增大,老師和同學的背景將會更多元,大家也會更親近。」

後記

吳中天的經歷體會,不但折射出澳大書院生活的多姿多采,也讓我們細味書院制度的意義。恰如短短數月的書院生活,已令吳中天為自己的生活找到新發現,也帶來新態度:「參加(書院)活動令我明白集體活動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給我很大啟發。有時我想,不如日後自己也為家人設計一些活動,讓他們也像在書院裡那麼開心。」將書院生活中所得的感受和領悟帶回家,日後或許也會隨其畢業、工作再帶入社會,用諸個人成長或社會變革,或許,正是書院生活的最大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