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學年,有一批新的教學人員加盟澳大,其中一位是專門研究北魏歷史的專家李憑教授,他年輕時因機緣巧合接觸史書,後又在遊歷古城蹤跡的過程中,心儀並開始投入研究北魏歷史。這位剛到澳大教書一個多月的歷史學家,當年是如何與歷史結緣的呢?

躲在被子裡看史書

李憑出生於江蘇江陰市的一個小鎮,後隨父母遷往北京定居。小時候的李憑,尤愛習古漢語,為日後研究歷史奠下良好的古文基礎。中學時碰上文化大革命,他遠赴新疆烏魯木齊當建築工人,一幹就是八年。李憑不畏勞動艱辛,卻苦於身邊缺乏精神食糧。一天,一名工友走來對他說:「我每星期借你一本書,條件是你必須在一星期內看完並還給我。」求知若渴的李憑當然馬上答應。

工友第一本借給李憑的書是司馬遷《史記》的第一册。在文革年代,看書是遙不可及的事,萬一被人發現,後果不堪設想,於是李憑每晚偷偷躲在被子裡,在昏暗的電筒燈光下,陸續讀完《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魏書》等史學經典。「我不了解這位工友的背景,也不知道他借我史書的目的,但我也沒有心思去探究,有書看就成。這段日子大概持續了兩年多,令我對中國古代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次偶然的機遇,影響了李憑往後的人生軌跡,所以他至今仍銘記那位大恩人。

結合歷史研究與考古

1972年,李憑被派到新疆吐魯番接受為期一年的教師培訓,剛巧附近有一座具兩千多年歷史的都市遺跡──交河故城,還有古代高昌王國的公共墓地阿斯塔納古墳墓。「70年代見到的古城景況是較原始的狀態,跟現在完全兩樣,我站在荒涼和頽敗的古城前,可清晰地想像這座古城曾經興盛的脈絡,街道的車水馬龍、城民的生活。」李憑認為歷史研究必須與考古結合,數十年來,他幾乎考察了全國的古城遺址,成為中國這方面屈指可數的歷史專家。

專攻古代北魏史

1978年,文革後中國的大學恢復研究生招生,沒有上過大學的李憑,被山西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錄取為研究生,之後再攻讀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畢業後,他先後出任北京圖書館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和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及華南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等職。

數十年來,李憑矢志以魏晉南北朝的北魏為主要研究方向。北魏是鮮卑族拓拔部建立的皇朝,很多史家認為北魏政治史一向是史學研究的難點,但李憑決心將之攻克:「北魏立國一百多年,為後世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如雲岡石窟、懸空寺等,而北魏平城時代的政治和社會體制也極具研究價值。」經過多年實地考察,李憑終以第一手資料撰成《北魏平城時代》一書,填補了這段歷史研究的空白。回顧過往,李憑總結,人之一生必須有所貢獻,才能體現自身價值。而他所從事的研究價值,是希望通過研究歷史,通古鑑今,讓現代人亦可從歷史觀照當下。

一本史書改變了李憑的人生軌跡,他與澳大的相遇,將他的人生軌道引入澳門這座具有深厚歷史文化背景的城市,從中定可再次發掘新的研究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