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一個快速變遷的年代,也是人才競爭的年代。要保全國家或地區的競爭力,各自的大學必須培養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那麼,學生須具備哪些條件方可應對全球化的競爭?

哈佛前校長Derek Bok在《大學教了沒》一書內指出21世紀八個教育的重大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思辨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履行公民責任的能力、接受和包容多元化的能力、適應全球化社會的能力、廣泛的興趣,以及就業能力。他所指出的各項能力,基本上都屬於專業以外的軟實力,若這些軟實力無法完全透過專業課做到,學生又可以通過哪些教學模式學會呢?

 剛上任負責澳大學生事務的副校長程海東教授日前在媒體見面會上指出:「澳大現時實行的四位一體教育模式極具前瞻性,為學生想得非常周到,它利用課外和課內全方位和二十四小時的方式,培養有學習能力、服務熱忱、國際視野、實踐能力、多元智慧、人文素養和正面人生觀的『全人』學生,使其畢業前就可具備軟、硬實力,以應對將來職業生涯中湧現的各種挑戰。」

程教授所指的硬實力是指學生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軟實力則指專業以外所有關乎個人修養與價值觀的東西,包括熱情、樂觀積極、團隊合作精神、溝通技巧、責任感、關懷同理心、是非道德判斷、終身學習等方面的能力。我們如何培養學生的軟實力?他坦承:「澳大將在新校園全面推行住宿式書院,這是非常高瞻遠矚的舉措。世界一流大學所推崇的博雅教育或全人教育,在澳大正好可以通過住宿式書院實現。」他解釋,博雅教育是培養學生在知識上成為一個『自由人』,其精髓不在於機械式地教導某些課程,而是促進師生關係,致力培育通才。書院更打破了傳統的學習模式,學生可以與書院的老師、朋輩進行緊密的交流,並透過同宿共膳以及參與各類型書院活動,彼此學習,共同成長。

程教授擁有多年在海外和兩岸高校教學和領導的經驗,他強調說:「我們不要求學生成為學術最卓越的學生,我們想要學生是一個理想的學生,能夠了解人跟我之間的關係,物跟我之間的關係。一位學者曾說過,一位畢業生在畢業二、三十年後,發現他專業所學的東西已不管用時,所剩下來的人格特質,就是高等教育最大的價值,也就是說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澳大一直所強調的全人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具有崇高人格特質的好人。」

台灣《遠見》雜誌在2011年做了一項調查,發現21世紀企業最需要的是具有學習力與可塑性、態度主動積極、專業知識與技能、配合度與穩定性、責任感與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才。企業人才必須的條件與澳大培養學生軟、硬實力的目標可謂不謀而合。澳大已悉心為學生建造一個全人教育的土壤和環境,同學們,你們為自己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