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澳門本地規模最大的國際化、綜合性公立大學,澳門大學力培養各方面的優秀人才之外,更責無旁貸地肩負起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及推動澳門社會的蓬勃發展。
貢獻學術力量 協力社會發展
一直以來,澳大極力貢獻自身學術力量,充分配合澳門政府部門、公共機構以及民間社團及社區團體,透過多方位合作,提供科研及學術支援,以專業知識服務社群。據澳大科技學院譚錦榮教授透露,早前他曾受澳門電訊管理局委託,組織研究團隊協助調查澳門電訊(CTM)嚴重斷網報告,「鑑於斷網一事影響廣大市民,故特別受關注。當時電信管理局委託澳大的團隊去開展調查並作分析報告,調查小組除到現場視察外,亦與CTM進行了多次面談會議。」譚教授更表示,「儘管過程不易,但在相關領域的專業性受到認同,並能為社會出一分力,個人感到很欣慰。」事實上,譚教授指出,現時大學實驗室的不少科研項目,均會針對公眾社群所需而進行深入研究,如:利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RFID在澳門社群的創新應用,包括圖書館自動化管理和智能郵政服務,以優化澳門當前的公共設施服務。又如目前正在研究階段的、主要針對澳門世界文化遺產構想的防火安全系統探測器(Wireless UV Sensor),應用光學感應原理,透過火焰的紫外線特定波長來偵察建築物內火警發生的情況。
此外,在早前發生沙梨頭海邊街善豐花園因主力結構柱受損而導致的樓宇結構安全事件中,受相關政府部門委託,澳大科技學院屬下之工程研究及檢測中心,結合科技學院土木及環境工程系的技術支持,開展相關科學監測工作,包括以持續實時監測手段,於鄰近受損構件的臨時加固設施、立柱等安裝監測儀器,藉以了解臨時加固後構件的行為變化,並提供監測數據予政府相關部門作參考依據。由此可見,澳大不但在相關學術領域的專業水平深受認同,更主動發揮學術力量,對社會事件提供積極支持與配合。
在學術合作方面,如今年澳大和澳門同善堂聯合主辦的「紀念同善堂創建120周年座談會」,就是一次透過學術合作推進澳門慈善事業進程的良好嘗試。澳門同善堂是一所創辦於1892 年的本地慈善機構,一直致力透過助貧施濟、贈醫施藥、免費教育托兒以及緊急救援等範疇服務本地社區。在這次與同善堂的合作中,澳大充分發揮學術優勢,邀請來自本澳、葡萄牙、廣州和香港的相關教授及專家學者,圍繞多個議題展開深入討論,透過學術探討和座談交流,在系統記錄和評價同善堂發展歷程的同時,亦推動澳門和中華民族慈善事業的發展。
展現學術實力 推動科技進步
澳大在2012首屆澳門科學技術獎取得佳績,榮獲九項科學技術獎、19名博士及碩士研究生獲「研究生科技研發獎」,在本澳高等院校之中稱冠。其中,「自然科學獎」項內,澳大錢濤教授以「瞬變訊號的時頻分析和算法實現:信號的調和分析及Clifford分析」項目榮獲唯一一項「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王一濤、李銘源、陳修平、陳美婉及陸金健的「中藥藥理與質量關聯研究」項目獲二等獎;吳恩華、吳雯、朱鑒及徐添辰的「對基於現代圖形處理器的通用計算(GPGPU)的研究與創新」項目獲三等獎;「技術發明獎」項內,澳大團隊馬許願、余成斌、麥沛然及冼世榮的「模擬與混合信號介面接口 —— 應用於無處不在的微電子世界」項目獲二等獎;黃民聰、戴寧怡及陸耀強的「三維脈寬調制技術及其在三相四線制有源濾波器中的應用」項目與譚錦榮、蘇蔭強及何雪琴的「應用於防火的無線紫外線火焰探測器」項目,則同獲三等獎;在「科技進步獎」項內,澳大黃輝、董名垂、鄧志偉及Francisco de Oliveira的「葡中機器翻譯系統技術與應用」項目獲二等獎;黃志剛、盧展宏、林紹昌、董名垂、韓英鐸的「澳門電網穩定問題及環流問題分析及工程對策的應用」項目,王鎮登、董名垂、林棟、梁博文及杜志標的「構建澳門電子政府入口網站及數據安全性、及時性、一致性、完整性保障技術及實施」項目,則同獲三等獎。
在頒獎典禮上,榮獲唯一一項「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錢濤教授代表全體獲獎人發言時指出,「在邁向成功的征途上,我們的信心來自對科研工作的信念和憧憬。與此同時,也需要社會的支持和認同。因為我們從事的事業是科技發明,是一項從無到有的創造。現在我們不僅為自己的信念所鼓舞,也為社會的肯定所鼓舞。而這些鼓舞將化為巨大的動力,促使我們繼續攀登事業的高峰,探究更深入更新更有意義的研究。」錢教授尤其提出,「近年澳門高等教育得到飛速發展。如今澳門政府高度重視並推動科技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在澳門湧現出來,為中華民族的科技繁榮發展作出貢獻。」由此足證,澳大在科技研究與教育方面,不但追求學術層面的卓越成就,更注重與社區的發展關聯。日後澳大亦將繼續努力,不斷推進相關科研與教育工作的力度,努力提升本校科研水平之外,亦不遺餘力推動澳門整體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與進步。
共享服務設施 強化社區聯繫
澳大不但著力為澳門培養各方各面的優秀人才,更積極參與推動澳門社會的蓬勃發展。目前完工在即的橫琴新校園,澳大預計將於明年4月開始安排職員進駐,並展開交付後的整理、驗收、測試、裝修及設備安裝等工作,爭取明年秋季新校園投入運作。屆時,澳大更將推出一系列新措施,服務澳門廣大市民,包括:計劃在現校園建立城市中心,開辦多元化成人持續進修課程,直接服務澳門社區。據趙偉校長透露,新校園擁有完善校園硬件設施,未來計劃增設文學院、創意設計學院和健康科學學院,並推出主要為澳門在職人士而設的實用型碩士課程,如:法學、教育、社會和管理等專業,一方面有助提升澳門市民的個人素質和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滿足澳門特區社會發展的殷切人才需求。
對於坊間擔心因新校園成本上升而增加學費,趙偉校長早前表示,若澳大調整學費,升幅不會超過社會的通脹率,而趙偉校長更保證,校方甚至教師職員將會提供一切協助,絕不會出現澳大錄取的學生因經濟困難交不上學費而放棄讀書的情況。事實上,校方多次強調,澳大遷入新校園後,將擴大為澳門社區服務的領域,履行取之社會、回饋社會的責任,尤其是在澳大新校園投入使用後,透過開辦適合本地在職人士持續進修的多元化課程,與澳門其他兄弟院校及醫院共用先進生化醫學設備,以及在不影響師生學習的情況下,向澳門市民開放新校園圖書館、文化中心、體育中心等大型服務設施等,努力強化澳大和澳門社區的聯繫,達致社會資源分享。
教育的本質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使之適應社會的需求,進而引領時代的進步、人類的發展。故此,澳大將在追求學術卓越的同時,亦擔當起自身的社會責任,努力打造全天候、多方位全人教育模式,透過專業教育、通識教育、研習教育和社群教育的四位一體教育模式,努力創建一所具特色、高水準的世界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