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灣國立清華大學資深副校長(全球策略、策劃及評估)馮達旋教授


20世紀時誰會想到,澳門這座寧靜小城有一天會躍居高等教育的前線?誰又會想到,澳門會從中國內地“租用”土地建造世界一流大學?曾經難以想像的事,如今已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這正正說明亞太地區在政治,經濟和文化各領域經歷了多麼巨大的發展變化。

在我看來,澳門大學(澳大)是亞太地區高等教育面向世界的視窗。它的成功,將產生全球性的影響,因此它的發展值得全世界關注。

澳門高等教育的起步

從土地資源來看,澳門是個彈丸小城,只有30平方公里。人口也少,只有約50萬人。政治上,澳門自16世紀開始就一直是葡萄牙的殖民地。1999年,澳門成為繼香港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國兩制”政策下的第二個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區自成立以來,經濟飛速發展,博彩業更是大幅度增長。如今澳門的博彩收入已是其頭號競爭對手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好多倍。

澳門高等教育的歷史很短。1981年以前,澳門的教育完全以實用性為主。其時澳門沒有高等學府,想要繼續深造的澳門中學畢業生惟有選擇香港、臺灣、中國內地或國外。這個局面直到1981年澳大的前身東亞大學成立後才略有改變。1991年,也就是澳門政權移交前的八年,澳葡政府收購澳大,由私立轉為公立大學。

我懷疑當時因為政權移交在即,澳葡政府沒時間、沒資源、更沒必要去認真思考如何將澳大打造成一所現代大學。正因此,澳大的校園如同澳門一樣“小”,只佔約二十分之一平方公里,因此說澳大校園是全世界最小的大學之一應該並不誇張。姑且不論當時的澳葡政府是否無心去擴展澳大,就算真的有心,也實在無地可擴。因此, 就如20世紀悄無聲息地寫下句點,對澳大來說,也是悄無聲息。

善用博彩收入打造世界一流大學

世界上有不少地區將博彩業作為主要甚至惟一產業。美國拉斯維加斯是一例,美國新澤西州的大西洋城又是一例。規模較小的有歐洲的蒙特卡羅以及亞洲的澳門。除澳門之外,這些地區都位於北美洲或歐洲。澳門是亞洲惟一一個博彩中心,也是20世紀惟一一個經歷了巨大政治變化的博彩中心。

如果澳門只是利用這個機遇,從20世紀的小型博彩中心轉變為21世紀的大型博彩中心,這樣的轉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澳門充其量也只是加大版的拉斯維加斯。但2000年至2010年間發生了一件事,使得澳門與北美洲和歐洲的其他博彩中心相比有了天淵之別。在坐擁可觀的財政收入後,澳門特區政府開始思考,應該如何善用這筆“新財富”,讓澳門實現前所未有的轉變。

澳門領導階層認識到澳門急需的是一所世界一流大學,要打造世界一流城市,就必須使澳門成為“知識之城”。缺乏一所世界一流大學正正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大阻障,於是澳門領導將目光投向澳門惟一一所公立大學——澳門大學。

毋容置疑,打造世界一流大學至少需要具備四個條件:

  1. 豐裕的財政資源
  2. 擁有具遠見、策略和勇氣的領導團隊
  3. 足夠的土地供校園擴展
  4. 吸引一流學者和一流學生

第一個條件,澳門已具備。第二個條件澳大也已具備——他們透過全球招聘任命了一位新校長。至於第三個條件無疑是重大的挑戰。如前所述,澳門只有30平方公里,絕無多餘土地供大學擴展校園,但倘若澳大無法擴展校園,就絕無希望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宋朝著名詩人陸遊說得好,“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指不管情況看起來多麼無望,總有解決辦法。正是憑著這股理念的支撐,亞太區才得以發展成為世界最有生機和活力的地區之一。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人們總能找到方法來克服。

解決澳門土地缺乏的方法聽起來是一個奇跡:

澳門的周邊地區完全屬於中國大陸的管轄範圍。澳門分成兩個部分,和中國內地相連的北部半島,以及南部的氹仔島。而位於氹仔西面與澳門一水之隔的就是橫琴島——一片位於中國內地卻完全未開發的島嶼。

荒蕪島嶼變高等學府

顯然,澳門領導團隊中某位人士在21世紀初靈機一動,想到了或許可以在橫琴島申請一塊地,供澳大擴展校園之用。不過要實現這個願望,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首先,地不在澳門;其次,就算澳大可以在內地建造一所新校園,這個新校園也將由內地而非澳門管轄,那樣的話,澳大就變成內地大學而非澳門的大學。

面臨這兩大難題,澳門政府決定“一石二鳥”,跟中央政府協商,把橫琴島約一平方公里的土地租給澳門,然後由澳門政府在這塊租用的土地上建造澳大新校園。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因為這樣等於要重新劃定澳門和內地的分界線,這一平方公里土地也將以澳門法律實施管理,例如區內流通貨幣將是澳門幣而非人民幣。

澳門特區由於不擁有水權,所以連接氹仔和橫琴的水域屬於內地的管轄範圍,也就是說任何人若想從氹仔坐船去橫琴,就需要備齊所有旅行證件過關,這其中涉及的複雜行政程式令人想起也頭痛!但令人佩服的是,為解決澳門不擁有水權帶來的現實問題經過幾年的協商,中央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雙方同意建造一條歸澳門管轄的河底隧道!

2009年,巨額注資20億美金的新校園在橫琴島破土動工,建成後的新校園將有80多棟現代化的大樓。

大學上下樂觀迎接挑戰

在澳大講座之後的問答環節,我回答提問時指出,從只佔約二十分之一平方公里的校園一下子擴展到一平方公里,就好像熱力學裡“氣態系統的非絕熱擴張”原理,即當一個氣態系統以非常快的速度擴張,快到系統本身沒有時間去適應新的條件,就必然出現混亂。但即使這樣,也肯定比完全不擴張好。新校園建成在即,未來雖然充滿諸多不確定因素,但我在訪問澳大的兩天期間,與我交談過的每一個人,上自大學管理層,下至學生,都對未來充滿熱情和憧憬。

澳大最終是否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我認為要靠時間來回答這個問題,但綜觀過往,澳大近年的進步無疑有目共睹:首先,大學透過全球招聘廣攬世界高端人才。此外,校方亦計畫推出“終身教授”制度,留住高層次的傑出人才;其次,澳門政府於澳大投放的資源不斷增加,比如澳大教職員的平均薪酬就增加了兩成或以上;再次,澳門首兩個獲國家科技部批准籌建的微電子和中醫藥的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年於澳大揭牌成立,也標誌著澳門在該兩領域的研究進入嶄新發展階段;最後,澳大論文發表量和被引用的次數繼續攀升。事實上,我在和澳大管理層以及很多教職員交談的過程中,不但感覺到所有人都深刻意識到澳大面臨的挑戰,同時更深深感受到每個人的樂觀,有了這種樂觀心態,打造世界一流大學的任務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澳大未來有無限可能

我最近經常說,很不可思議或許純屬機緣巧合,20世紀時很多不敢想像的事情,如今卻都成為現實。例如,在亞太區建造國際水準的高鐵,不管從經濟角度還是政治角度,在20世紀都是難以想像的事,然而今天已成為事實。

20世紀誰會想到,澳門這座寧靜小城有一天會躍居高等教育的前線?誰又會想到,澳門會從中國內地“租用”土地建造世界一流大學?曾經難以想像的事,如今已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這正正說明亞太地區在政治,經濟和文化各領域經歷了多麼巨大的發展變化。

在我看來,澳大是亞太地區高等教育面向世界的視窗。它的成功,將產生全球性的影響,它的發展值得全世界關注。

每想及此,著實令人興奮!



刊於《新學》第3期二○一三年五月至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