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際先驅論壇報》(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記者劉可頌(Joyce Lau)
香港——雖然有很多學術機構希望進入中國,澳門大學(University of Macau)正在採取更加激進的做法:放棄其目前的校園,整體搬遷到中國大陸邊境線對面的珠海。
這意味著要搬遷1萬名學生和教職員工、65萬冊書籍和大約60個實驗室。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新校區將受澳門的法律而不是北京的法律管轄,儘管它的位置不在澳門。
跟香港一樣,澳門也是前歐洲殖民地,在20世紀90年代回歸中國,但是擁有半自治管轄權。這兩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貨幣、護照和邊境管制權,以及不經審查接入互聯網等自由。
根據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09年通過的一項檔(即《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編注),今年9月開學時,澳門大學的新校園——位於廣東省南部的橫琴島上,占地約一平方公里,目前仍在修建中——將“移交給”澳門政府治理。
大部分學生都將來自澳門,他們會經由水下隧道進入新校區,無需接受通常的入境檢查。混凝土圍牆將校園和中國其他地區分隔開來。該校區之所以會有自己的消防站和警察局,跟這種安排也有一定關係。
校內也會有聯網服務——包括3800個WiFi熱點——不會受到通常被稱為“中國防火長城”(Great Firewall of China)的限制。
“由於新校區由澳門管轄,互聯網和電信服務將繼續由澳門提供商提供。”澳門大學校長趙偉(Wei Zhao)說。“學生在老校園可以訪問的網站,在新的校園裡同樣也可以訪問,比如YouTube和Facebook。”他舉出的這兩個人氣網站在中國大陸遭到了封鎖。
在互聯網審查方面,中國以前也有過特殊情況特殊處理的先例,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就是如此。從治理的角度來說,香港及澳門邊界沿線上也有一些灰色地帶,大多數是海關檢查站。
但是,本文採訪的一些專家表示,中國大陸內的一大塊土地以這種方式被交托給另一個司法管轄權,這樣的事情近年是沒有先例的,而且其目的肯定也不是為了學術自由。
雖然中國有很多教授和學生都想方設法地翻越了防火牆,但大陸其他學校都沒有自己官方的不經審查就可以接入互聯網的服務。
若熱·A·F·戈迪尼奧(Jorge A.F. Godinho)是澳門大學法律系的一名副教授,他說這是一種“奇怪的情況”。
“這片土地在法律上不是澳門領土的延伸,但在實踐中卻是,”他說,“這裡沒有邊界,也沒有互聯網審查這樣的東西。”
但他又說,從歷史角度看“這是一個有趣的轉折”。他說:“如果這個校園裡發生了罪案,它將依照澳門的法律由澳門法院來裁決。”
澳門政府為這份40年的租約支付了12億澳門元,約合1.5億美元,同時還在為這個98億澳門元的新建設專案投資。
這個協議的臨時性也很離奇——就好像法律可以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裡、以一個特定的價格網開一面似的。
“這不是永久性的。這是租約——澳門為此付了錢。”戈迪尼奧博士說。
這份租約將於2049年到期,賦予澳門半自治權的“一國兩制” 協議也將在同一年到期。
儘管存在著官僚主義障礙和對學術自由的擔憂,國外大學對進入中國市場一直很感興趣。
1986年,巴爾的摩的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和南京大學在南京合作開設了中美文化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2004年,中國跟英國機構合作開設的寧波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成為了中國第一所正式的中外合辦大學。
紐約的茱莉亞音樂學院(Juilliard School)是一所精英演藝學院,它計畫2016年在北京附近的天津市開設第一家海外分校,但這家分校不會授予學生學位。北卡羅萊納州的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也計畫在上海周邊的昆山開設分校。
其他大學則選擇了在中國開設研究前哨站。2010年,哈佛大學上海中心和芝加哥大學北京中心成立,北京大學斯坦福中心于2012年成立。同樣,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也計畫在北京開設賓州沃頓商學院中國中心。
它們就不要過多指望讓中國法律給予破格待遇了。
香港大學正在擴張到深圳及珠海。20世紀80年代,這兩個處於與香港交界處的小城成為“經濟特區”,獲得額外資金及經濟自由,從此繁榮了起來。
吸引力是顯而易見的:香港及澳門地產價格飆升,土地供應量也有限。而隔壁的廣東有低廉的地產價格。大陸地方政府則急於在大學較少或沒有大學的地方建大學,於是提供資金及慷慨的土地使用協定,使這些交易更加誘人。
澳門大學的新校區將是舊校區的近20倍大,舊校區已經沒有擴大的空間。
澳門大學校長趙偉說,“因為沒有地方,現在我們的學生在學校上完課後,還得回家。等搬到橫琴島上的新校區以後,學生的食宿、娛樂和學習都在校園裡。他們可以享受完整的大學生活。”
但是,大學生活除了更大的宿舍和更好的設施之外,還包括其他許多東西。港澳學生及學者可以自由討論政治敏感性問題並批評政府。這種跨境的校園,會發生什麼事情,各大學正在拭目以待。
跨境關係專家傅華伶博士說,“這件事其實是,粵港澳三地的融合度更高了。香港和澳門會在廣東產生更大影響。”
他說,“在20世紀80年代,深圳是一場經濟實驗,現在,這是一種政府治理實驗。”
現有的合作辦學專案,似乎是香港較開放的教育體制與大陸較多限制的體制的混合體。
2005年,香港浸會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在珠海合作建立聯合國際學院。該校基本用英語教學,課程與浸會大學一致,並頒發浸會大學學士學位。
該校發言人齊禧慶(Chai Hi-Hing)被問及政治敏感學科時說,“國際關係、新聞學、政治學等學科的教學方法,與浸會大學及西方大學相同。”他還說大學校長並不受當地黨委直接領導。在中國,黨委領導大學校長是慣例。
但是,他說,“網路問題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之內。”
齊禧慶說,珠海已經承諾為新校區提供更多土地,將容納另外6千名本科生及兩千名研究生。”
香港中文大學在大陸有兩家研究所。3月,該校與深圳大學簽訂協定,在深圳建校區。深圳將允許該校使用約一平方千米土地,並為第一階段的開發出資。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徐揚生在一封郵件中寫道,協議中有”保護學術自由的條款”,但他並未透露細節。
他說,在深圳校區,這“似乎不會”是個問題。該校區的運行獨立於香港校本部,主要招收大陸學生。
深圳還出資開辦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該院耗資40億人民幣建設,有2000個床位,緩解了港大在香港的教學醫院瑪麗醫院的壓力。儘管港大在大陸有研究及學習中心,但是暫時還沒有提出建校區的計畫。
傅華伶稱,跨境合作辦學可以被視為“好消息”,但也可能是個“麻煩事”。
可能直到大學面臨政治敏感性問題時,這種關係才會受到考驗。
傅華伶說,“現在有一座歸香港法律管的橋,但是橋下面的水歸中國法律管。要是有人從橋上掉進水裡怎麼辦?”
更正:本 文早先的一個版本中提到,將有近300個實驗室從澳門大學舊址遷往新址。新址共將有近300個實驗室,但只有大約60個是從澳門遷來的。此前提到的土地租 賃期50年,應為40年。另外,新校址的工程耗資98億澳元,而不是980萬澳元,此項費用將由澳門政府全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