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記者吳中天報道】台灣草埕文化工作室董事兼策展人賴依欣博士,受邀參與澳門大學霍英東珍禧書院和何鴻燊東亞書院聯合舉辦的“藝術家駐校計劃”,於11月8日晚在創意空間(Creative Macau)分享策展人的工作經驗。賴博士也曾為攝影藝術家朱盈樺博士,即“藝術家駐校計劃”的另一位邀請嘉賓策劃過展覽。這次的經驗分享會,可算是朱博士“製圖誌”講座的續集,讓參與者從藝術家和策展人的不同視角看藝術創作。

走進台南的一間茶坊,坐下來品一口茶,或者走進一家租車店租一輛腳踏車,才發現牆上正展出關於台南生活的當代藝術作品。你或許會詫異於台南這座城市的人文藝術氛圍,期待更多的體驗。然而,藝術作品本身不長腿,讓它們從展廳走出,進入生活的“幕後推手”,正是策展人。策展人,這個類似藝術品行銷策劃者的角色,正在慢慢地改變人們欣賞藝術品的方式。

“策展人的目標是增強及改善市民參與藝術的體驗。”賴依欣博士認為,策展人要把藝術作品放在更合適的地方,讓市民感受到藝術與自己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繫。要做到這點,策展人不僅需要對藝術發展史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藝術鑒賞能力,還需要深入了解特定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同時實踐自己在展覽方面的想法。在一個名為“讀:台南”的藝術策展項目中,為了突出台南的在地美和城市生活風采,賴博士和她的團隊把展示場所從一般的畫廊延伸至台南城中一些頗有人文特色的商鋪,如茶坊、腳踏車出租店、擔仔麵店等等,讓觀眾看展覽的同時不斷穿梭於台南老房子之間,慢慢“讀”台南。這個有趣的想法,使得展覽本身也成了一件藝術品。

“我們一間間商舖去說服老闆,才能把它們用來做展覽的。”賴博士強調,過硬的計劃執行能力也是策展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策展人需要擔任聯繫藝術家、市民、贊助商、政府等多方的橋樑角色,要有突出的實際方案贏取政府部門的支持,要權衡商業和藝術之間的關係,也要隨時面對展覽過程中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意外狀況。“我們放在公共場所的藝術展品會遭到人為破壞,但又不能隨便掛‘請勿觸摸’的告示牌,因為我們本來目的,就是要拉近藝術和人們之間的生活。像這種問題都是策展人要去解決的。”

策展人不斷努力,讓一般市民能接觸更多藝術,讓藝術更“接地氣”。“但是,我們作為一般市民,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呢?”出席活動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引起了現場的討論。賴博士、在場的藝術家朱盈樺博士,以及本次“藝術家駐校計劃”策劃人之一、珍禧書院駐院導師黃兆琳博士都發表了她們的看法:相較於西方國家,亞洲社會甚少培養青少年去博物館、看藝術展覽的習慣,藝術和一般市民的生活總被隔得遠遠的。要改變這個現狀,不僅市民要自覺培養欣賞藝術的習慣,在習慣中發現樂趣,也要藝術家和策展人努力靠近市民。例如,賴博士和朱博士都有參與的“台南藝術家駐市計劃”,藝術家會到社區生活、參與藝術創作,同時讓市民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所欣賞跟自己生活有關的藝術創作。而澳大兩家書院共同舉辦的“藝術家駐校計劃”也正是出於此目的。

“藝術家駐校計劃”今年將舉辦講座、工作坊等系列活動。是次講座過後,賴博士將會開工作坊,教學生寫展覽策劃書,讓大家當一次策展人。


如對上述資訊有任何查詢,請聯繫傳訊部新聞專員李小姐或霍小姐(電話:(853)83974325),電郵:prs.media@um.edu.mo)或瀏覽澳大網頁www.umac.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