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教學和研究是大學重要的核心使命,在過去幾年,澳門大學從全球廣攬世界知名學者加盟,新招的一批學者在教學和研究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並在國際學術界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新加盟的學者包括:副校長(學術)、計算機科學家倪明選講座教授,全球事務總監兼校長特別助理、物理學家馮達旋教授,健康科學學院院長、癌症研究專家鄧初夏講座教授,人文學院院長、語言學家靳洪剛講座教授,中華醫藥研究院副院長、藥理學家葉德全講座教授,歷史學家茅海建特聘教授,以及語言學家許德寶特聘教授。世界級學者加入澳大的師資團隊,推動教學和研究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並助力澳大建成有特色和高水準的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
今期《澳大新語》訪問了上述其中四位經全球招聘後新加盟澳大的傑出學者,包括倪明選講座教授、馮達旋教授、靳洪剛講座教授,以及鄧初夏講座教授,暢談他們未來將如何帶領各自領域取得更好的發展。
倪明選講座教授:
跨學科合作是一流大學發展的必走之路
副校長(學術)倪明選講座教授是世界知名計算機科學家,擁有出眾的學術成就以及豐富的管理經驗。曾於香港科技大學擔任講座教授、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主任以及霍英東研究院院長。倪教授對於出任副校長一職深感興奮且充滿期待:「很興奮能有機會與澳大傑出的領導團隊共同去實現校董會設立的願景和使命。」
倪教授在計算機研究成果贏得學術界一致認同,而在教學方面亦是桃李滿天下。他曾指導過54名博士生,研究成果被廣泛引用,2011年榮獲中國國務院頒發的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在美國長達20年的專業生涯中,倪教授曾於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和正教授。在返回亞洲後,獲香港和國內邀請出任多個重要職位,包括:中國科技部973計劃其中一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香港科技大學中國教育部/微軟亞洲研究院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計算與數字工程研究所教授及創所所長。
熟識高校生態
多年在美國、內地,台灣與香港高校工作,倪教授對高校的生態很熟識,他認為:「跨學科合作是一流大學發展的必走之路,尤其處在目前社會型態,科技發展,生態環境等快速變遷的時代。澳大是一個綜合性的大學,擁有多方面的學術領域,這為跨學科合作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台。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創新性的交叉學科,有機會引領其他高校,而不是在後面追趕,當然跨學科合作時如何打破各個學科的本位主義是有挑戰的。雖然澳大有較豐富的資源,學科的發展還是要有選擇的,我們得考慮人才的優勢與地區發展的需求。」
帶領學術續創佳績
倪教授對澳大的學術發展寄予厚望:「一所大學在學術領域要取得卓越的成績脫不了優秀的師資與學生再配合好的管理制度。按照澳大未來規劃,我的一個非常重要任務就是繼續在全球招聘一流的師資來澳大,當然對已經在澳大做貢獻的老師,我們也要提供好的工作條件繼續往一流邁進。吸引優秀學生也是一個更大的挑戰。尤其全球學生數量一直在下滑,各個高校都在為爭取學生而競爭,我會與各個有關部門密切合作集思廣益提出一個可行方案,爭取更多優秀學生來澳大。」
未來工作挑戰重重,倪教授很有信心可以帶領澳大學術續創佳績,「除了追求學術卓越外,我希望我在計算機領域的知識能夠在有效管理,新學科發展,人際關係等也能做出貢獻。」
馮達旋教授:協助發展21世紀全球策略與事務
全球事務總監馮達旋教授是傑出的物理學家,他是美國物理學會會士,是核子與核天文物理、量子光學與數學物理領域的專家,在學術、研究和領導大學全面發展方面擁有卓越成就與豐富經驗。他說:「對澳大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未來將協助大學制定和實施全球事務發展策略及擴大國際網絡,提升澳大的全球影響力。」
美台大學企業服務逾30年
馮教授出生在印度,在新加坡成長,後赴美國讀書。他在美國和台灣多間大學及企業服務超過30年,曾擔任美國德雷塞爾大學M. Russell Wehr物理講座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理論物理組主任、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研究副校長兼任物理系教授、美國五百強企業SAIC副總裁及台灣清華大學與成功大學資深副校長。馮教授與歐洲、北美、及亞洲的大學及有關機構保持著密切聯繫與合作。他曾擔任美國多所國家實驗室及高科技企業的顧問或董事,13所中國內地頂尖大學的客座或榮譽教授,以及內地、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多所大學的董事或學術科技顧問。
「澳大需要全方位的全球策略」
「澳大需要有一個全新、全方位的全球策略,以引領大學的全球事務發展,這也將為我的工作帶來莫大的挑戰。」馮教授說:「澳門在兩岸四地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加上澳門特區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視,使澳大有了比舊校園面積增大20倍的新校園,相當於澳門總面積的1/30,全世界都會對澳門的高等教育寄予期待。」
開拓與其他地區戰略夥伴關係
展望未來,馮教授希望憑自己多年的經驗,以及與世界各地高校的聯繫網絡,協助澳大發展其21世紀全球策略與事務,並進一步加強澳大的國際合作,除發展與現有合作夥伴的良好關係外,還將積極開拓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提升澳大的全球影響力。
鄧初夏講座教授:協助學院做出重要的科學發現
健康科學學院院長鄧初夏講座教授是癌症研究專家,曾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高級生物醫學研究員、美國國家糖尿病、消化病與腎臟疾病研究院(NIDDK)哺乳動物基因學研究組組長、NIDDK發育與疾病遺傳學實驗室研究員、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以及哈佛醫學院遺傳學系博士后研究員。「新校園為澳大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也帶來巨大的挑戰,我希望能夠用自己的知識為教育和科學的發展做貢獻,而且能參與將澳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是一件很榮幸的事。」鄧教授說。
乳腺癌發病機理研究作出重大貢獻
鄧初夏教授在學術研究和管理擁有非凡的成就。他是研究癌症與代謝疾病、癌症與老化、癌症幹細胞、以及易感基因BRCA1致癌機理的研究專家,尤其在乳腺癌發病機理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至今鄧教授已發表超過310篇研究論文,這些論文的總引用次數超過三萬次,H指數達96。鄧教授現為NIDDK終生研究員以及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鄧教授憑傑出的教研成就屢獲殊榮,包括獲美國NIH頒發的NIH亞洲太平洋地區華人優秀成就獎、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頒發的傑出海外學者獎、NIDDK所長獎等。
招聘一流科學家
於2013年成立的澳大健康科學學院將會在生命科學的幾個重大領域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以及轉化研究,包括研究慢性疾病、人體老化、免疫學、傳染病、神經系統疾病及癌症。鄧教授說:「我們打算招聘一流科學家,建設一流科研設施。學院在研究環境和質量方面應該是可以與中國內地以及美國的頂尖科研機構相提並論。」
重點建設先進基礎設施
鄧教授對學院的發展很有信心,已計劃重點建設先進的基礎設施系統和操作系統,從而推動學院教研達到一流水平。另一方面也會開展癌症研究和醫療保健產業研發領域,協助學院做出重要的科學發現,以填補澳門這些領域的空白。「學院的長遠目標是在疾病相關的生物研究、轉化研究和醫學研究領域成為具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全球頂尖教研機構。」
靳洪剛講座教授:應人文學院優勢制定新的發展策略
人文學院院長靳洪剛講座教授是傑出的語言學家,曾任美國漢明頓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William R. Kenan講座教授及中文專業教授,美國各大學聯合漢語中心總部主任。靳教授擁有大量和卓越的實證研究成果、獨到的教學理念和多年的豐富管理經驗。對於出任人文學院院長,她感到相當興奮:「能與新同事、學生共同奮鬥,創建世界一流的大學,感到非常榮幸。」
逾20年教研經驗
靳洪剛教授曾與美國、台灣、新加坡、香港以及內地數10所大學進行數10年的合作研究,連續10年獲得美國、內地、台灣的不同研究及專案基金。除了學術研究以外,她也擔任美國多個教師學術學會的會長或理事,現任美國大學理事會AP中文測試發展委員會主任。有25年在高校從事教學和研究經驗的靳教授認為「具備跨語言及跨文化交際能力既是澳大人文學院的研究、教學優勢,又是建設具有澳門特點的人文學院的基礎。」
把人文博雅教育理念帶來澳大
澳大推行符合21世紀需求的「四位一體」教學模式、強調研究,建立全亞洲最大規模、最完整的住宿式書院系統,反映澳大要建立一流大學的決心。作為一個在美國受教育,又在美國博雅學院工作多年的教育專業人員,靳教授目睹了博雅教育對學生全方位能力培養的重視,對學生人生的影響,她希望來到澳大後,「將自己所瞭解的人文博雅教育理念及優勢帶到亞洲來,帶到澳門來,利用其優勢幫助澳大培養出世界一流的人才。」
制定課程評估標準及教學改革方案
一個成功的學院離不開三個基本條件:一是與國際接軌的科研隊伍;二是科學的課程設置及優秀的師資隊伍;三是來自不同地區的一大批努力好學的學生。靳教授在因應學院的優勢制定新的發展策略,也是圍繞上述三個條件去展開。她說:「會進一步發展、擴大與世界接軌的人文藝術的研究型教師隊伍;針對現有的課程設置及教學過程,進行系統反思,制定出一套科學的課程評估標準及教學改革方案;另外,在招募學生方面,學院將通過不同的方式,吸引本地、外地以及國外的優秀學生申請入讀人文學院,並且希望學生在多語言和跨文化的學院氛圍下,接觸和瞭解人類的語言學、文學、歷史、哲學、宗教等學科,幫助學生分析全球人類的不同經驗,探索世界不同事物的意義、價值觀及倫理道德,同時發展全球觀念。」
其他新加盟澳大的國際學術界知名學者
葉德全講座教授 中華醫藥研究院副院長
葉德全講座教授是資深藥理學家,尤其在受體和固有免疫方面有所建樹。他在美國從事研究27年後,於2010年作為「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從海外引進,擔任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院長。葉教授在回國前曾任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助理教授及副教授、伊利諾大學藥學院教授。主要研究G蛋白偶聯受體如何識別趨化因子並介導固有免疫細胞的活化,並將信號轉導的原理運用於藥物先導化合物的高通量篩選。葉教授以主要作者或共同作者發表了160多篇學術論文,其總引用超過了9,000次。他曾與製藥企業領先者如強生和諾華等合作,共同發現新藥。葉教授曾經或現正擔任一些藥學和免疫學期刊的編輯工作,包括《美國生理學雜誌-肺生理》副主編,《分子藥理學》編委,《免疫學雜誌》分科編輯,以及自2014年起擔任《藥理學評論》副主編。
茅海建特聘教授
國際學術界著名的歷史學家,在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尤其是兩次鴉片戰爭史和戊戌變法史的研究取得了學術界引人注目的成就。茅教授是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及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等;並曾於日本、香港、英國、台灣、韓國等地大學講學。茅教授著作豐富,主要著作有《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從甲午到戊戌:康有為〈我史〉鑒注》等。
許德寶特聘教授
許德寶特聘教授是知名的語言學家,在音系學理論、漢語音系學以及對外漢語教學等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且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力。許教授在美國具有30多年教研和管理經驗,曾任美國漢明頓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主任和Leonard C. Ferguson 講座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文學院講座教授。許教授著作豐富,在理論語言學、中文語言學以及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在中文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等領域出版10本獨著/合著書籍及80多篇文章和論文。此外,許教授也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當代語言學理論叢書》的共同主編(另一位主編是來自哈佛大學的黃正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