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大新語》

澳門大學本科生教育推行融合專業、通識、研習和社群教育「四位一體」教育模式,作為重點執行「社群教育」的書院,訂定了「能力指標」和「評鑑制度」,以確保學生在畢業時能夠達到此教育的目標。書院還訂有核心的教育目的 ── 就是通過系統化學習規劃,利用所有課程、計劃、活動等體驗式學習方法,讓學生達到健康生活、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領導與服務、文化參與, 以及具有全球視野的公民等五個方面的能力要求;並採取課程化的規劃方式為本科學生提供「體驗式書院學習」,培養學生非「專業科目」的軟實力。

高等教育地貌之變化

世界各國家地區在20世紀末的高等教育地貌,因以下各種原因已在教育目標和本質上產生不小的變化,其變化影響了教師、學生,也影響了教學內容、方式和使用的教學工具:一、由菁英到普及教育;二、重視學習成效的教學模式;三、多元化的師生;四、師生國際流動的頻繁和競爭; 五、教學資源的豐富和多樣化;六、高科技教學技術的應用;七、公眾對辦學績效的要求。

此外,縱觀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機會,21世紀的職場千變萬化。各界對畢業生的能力要求,經調查統計後有如下幾項重點:一、跨領域的學習; 二、廣闊的學習內容,良好的學習效果;三、自主學習成效和成長;四、技術和態度的學習; 五、多重職業生涯;六、團隊合作精神。

基於以上高等教育地貌的變化、職場的需要、對畢業生的能力要求,加上教育對象及資源的多元,在少子化、高教普及化的21世紀,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努力思考如何改變教學模式與內容,加強具有實際成效的教育本質,以培育符合時代潮流及滿足就業需求的理想畢業生。

獨一無二的「四位一體」教育模式

澳大本科生教育推行融合專業、通識、研習和社群教育為一體的「四位一體」教育模式,通過體驗式的、全天候、多方位的學習模式,培養能自我反思、熱心助人、有社會責任,以及能在多元文化和充滿挑戰的環境下成長的學生。

「四位一體」教育模式,既注重課堂內的專業學習(育才),也強調課堂外博雅學習(育人),徹底改變只在課堂內教學的傳統理念。本科生必須順利完成四方位的教育方可畢業。其中專業與研習教育主要由學院科系承擔,通識教育包含多項領域課程,由通識教育中心負責執行。社群教育則由「書院」為實施中心。

體驗式學習

澳大參考劍橋、牛津、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香港中文大學的成功經驗,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住宿式書院系統,在2014/2015 的新學年同時啟動八所書院,八位學術卓越、管理經驗豐富且熱愛教育的創院院長同時上任。

書院採取課程化的規劃方式為大學本科學生提供「體驗式書院學習」,亦即「作中學」,乃是將知識付諸於實踐,由實踐中去學習軟實力。書院並通過訂定「能力指標」和「評鑑制度」確保學生在畢業時能夠達「社群教育」的要求。

書院所訂的五項軟實力「能力指標」,分別是: 健康生活、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領導與服務、文化參與,以及具全球視野的公民。書院各項課程、活動、演藝、參訪等,均須與此五項能力指標相銜接。

學習要求

書院是作為對本科生的一種成長輔導及多方位教育的方法,與學院制度相輔相成,所有本科學生分配到各書院學習,大一學生全體住校,大二以上學生選擇住校,無論住校與否每位學生均需達到書院學習的年度要求。

書院學生的學習還須具有三個必須達到的層面, 其一是達到大學一般性書院教育的整體要求,其二是達到個別書院教育的特別要求,最後是完成學生對個人自我發展的要求。在學期間未能達到要求者將不獲畢業。

評鑑與評量

為了評估學生是否達到「社群教育」的滿意程度以達到澳大「四位一體」的教育目的,澳大書院制定了三個層次評鑑學生的方法,包括自我評鑑、同儕評鑑、教師評鑑,所有評鑑都會在學生進入書院學習的四年內持續進行。評鑑的基礎建置在書院要求的三個層面,亦即學校要求,書院要求和個人要求。

評鑑方式多元,涵蓋參與活動比例、參與程度、參與後反思/行動、問卷調查、自主學習成效、集體計劃等。學生在體驗式學習下可經過輔導、指點而持續進步,評鑑給分的最終目的在於學生個人學習成效及成長的確認。

結語

在此全球化、多元發展的21世紀,在此高等教育普及、職場競爭激烈的時代,「專業學習」的「硬實力」和「博雅學習」的「軟實力」就像兩條腿,在平衡均勻孕育培養下將每位年輕學子的潛力和強項展現並孵化成長。澳大以前瞻的思維, 建設亞洲的第一所全校性住宿式書院系統,並以課程化的體驗式學習和明確的能力指標加上評鑑方法,實踐其「四位一體」中的「社群教育」。

走向教研並重發展的澳大未來將以其獨特的教育模式,並憑藉社群教育,全力培育可迎接21世紀挑戰的多元人才。


[書院系列報導]亞洲最全面書院系統 體驗式教學育多元人才

[書院系列報導二]展示博雅教育新平台: 住宿學習社群的建設與發展新聞

[書院系列報導三]書院是一個讓人學習和成長的地方

[書院系列報導四]大學生的必修課: 走進社區服務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