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大人》

說到農曆新年,年輕人最開心一定是收利市錢(又稱利是或紅包)啦!「媽媽幫你把利市錢儲起來」可能是不少澳大人小時候的集體回憶,但長大後有權自由花費這筆額外「新年財」時,你又會怎樣用呢?今期《澳大人》隨機抽樣訪問了134名澳大學生,瞭解他們是如何使用利市錢,結果發現最多學生把利市錢儲起來,即使在經濟富裕的環境下也不會胡亂花費。

利市錢如何用?

在受訪的澳大人中,大部分共收到1,000元或以上的利市錢,其中收到1,000至2,000元佔最多。那麼如何使用?大部分受訪者首選儲蓄,其次是旅行、飲食和購買衣服,少數用作投資和慈善捐款。在旅行和飲食選項中,以社會科學學院學生的比例最高,選擇把利市錢用作投資和慈善捐款的學生以工商管理學院學生比例最高。另外,男生把利市錢用於購買電子產品的比例也較女生為高。

剛剛贏得全澳大專院校學生投資模擬比賽冠軍、工商管理學院二年級學生梁國明(Simon)說,收利市的傳統意義比金額重要,所以不會計較利市錢的多少。「我平均收到500到600元利市錢,會把錢用來飲食和買衣服。」雖然作為「投資達人」,但Simon也會如一般大學生一樣,把利市錢和兼職所賺的錢花在生活開支上。

澳大人最愛儲利市錢

社會科學學院二年級學生黃安麟(Alan)去年收到5 ,000元利市錢,「估計今年收到的利市錢跟去年差不多,我會把七成錢存起來,餘下的就會用來消費或者買點禮物給親友的小朋友。」他最難忘的利市錢經歷是發生在初中時期,他說:「當時和幾位同學去吃午飯,但付款時才發現眾人的錢不夠付清帳單,正當徬徨之際,剛好看到財神出現,其實是一位中學老師,於是我們一起上前向財神爺『恭喜發財』,利用老師的利市錢才夠付清帳單。」Alan又說隨著年紀增長,已經由主動收利市變成被動收利市,他解釋:「現在長大了而且有兼職賺錢,不好意思再去要利市錢,收到已經可以感受到對方的祝福,所以不介意到底有多少錢。」

去年剛結婚的書院行政人員李穎嫦(Rainie)表示,有點捨不得可以收利市的身份,她說以往會收到1,000元左右利市錢並會儲蓄起來,作為「新手財神爺」,Rainie估計會派1 ,000 至2,000元利市錢,她說:「見到親友的小朋友就會派,聽他們跟自己拜年的感覺很有趣。」

須定立用錢目標

在理財方面,受訪者中82%有儲蓄習慣,但過半數沒有為自己的每月開支作預算;社會科學學院二年級學生甘若茗(Phyllis)去年收到約6,000元利市錢,但「基本都花在旅行與平日的開支上。」她說作為「月光族」, 擔心畢業後工作會花更多錢,計劃把今年利市錢的一半儲存起來,另一半拿來消費,讓自己在學生時期養成儲蓄的習慣。

專家教路如何理財

工商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李振國指出,澳門的年輕人有較多兼職賺零用錢的機會,因此只會把利市錢當作額外的收入,他建議學生不管把錢用在甚麼用途都要為自己定立目標和預算,消費時要量入為出,不過他指現時學生對理財或是投資的知識較薄弱,他希望未來能為學生提供有系統的理財教育,讓學生對金錢的運用有正確的觀念。李博士預計,隨著社會少子化現象浮現, 傳統大家庭愈來愈少,未來年輕人的利市錢也會因為親戚變少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