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大人》
繼首屆澳門大學運動會在校內田徑場上舉行後, 本月底首屆澳大水運會又即將開鑼, 各位運動健兒又可以再接再厲大展身手啦。澳大一直鼓勵學生培養終身運動習慣, 有了新校園更完善的體育設施後, 這理念也得到更好的實踐。校園的體育設施場地增多,為澳大人參與運動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為負責有關設施管理的人員帶來一定的挑戰。今期我們採訪多位澳大體育人,分享他們使用體育設施後的親身體會及參與運動的好處。
運動令人快樂
剛在首屆運動會上拿下女子職員組別100米和1500米跑冠軍的劉曼盈(Ivy),是在六年前入職資訊及通訊科技部軟件工程師一職, 同一年,她也因為參加了在舊校園舉行的環校跑而愛上跑步這項運動。「以前很不喜歡流汗的感覺, 做運動也只會選擇游水或到健身室, 但那次環校跑之後,發覺長跑很好玩。」
Ivy在美國讀大學時已養成運動的好習慣, 返回澳門後, 仍一直堅持,「做完劇烈的帶氧運動後,心情會很快樂,思考東西的角度也正面很多。」她平時除了在街道跑外,還喜歡環繞校園跑,「以前在舊校園環校跑要上落斜坡,很辛苦,現在校園全是平路,又不怕吸車尾廢氣。碰上下雨天或晚了下班,我會改到健身室跑步。」
Ivy認為校園體育設施數量增多後方便了同事去做運動,但在空間使用上仍有改善的地方,「健身室可以增設拉筋的地方或瑜珈房,會更方便做熱身運動。」
健身室使用率最高
據體育事務部(OSA)的統計顯示,在眾多體育設施中,以健身室使用率為最高,平均每天使用人數約200人,下午四時到晚上八時之間使用者最多。在健身室擔任學生助理工作的健康科學學院四年級學生陳冠豪(Kenneth)本身是澳大龍舟隊隊員,他在健身室做了一年多,有時下班後也會使用室內划龍舟機調整動作。他指常常有學生不瞭解健身室的使用規則,穿著不合適的牛仔褲、拖鞋或帶果汁飲品進入,「我們碰到這情況,就需要不斷去提醒。」
Kenneth表示前台服務的工作有一定的挑戰,「在健身室還未實施派籌方式時,入場需要排隊等候,有些同學等得不耐煩,就會大聲罵『你點做架?要等這麼久?』後來OSA吸取意見後改為派籌,情況就有改善。」
一星期練足七天
澳大現時有一個羽毛球館,內有四個羽毛球場,使用率僅次於健身室。工商管理學院一年級學生李肇賢(Edwin)是羽毛球的狂熱分子,每天運動至少兩小時,兼且一星期練足六天,餘下一天也是踢足球。採訪這天,剛巧是Edwin在羽毛球館上體育課,練習時,見他招招狠辣,爆炸力驚人。「我就是喜歡把對方拉到沒有氣這種感覺,很過癮,很有成功感。」
Edwin屬於那種自發去做運動那類人,「有場地,但你不自發去練習也沒有用。」他認為一週只設一堂的體育課,數量不夠,「至少加到一週兩堂,因為運動是需要時間去練習。」對於經常使用的羽毛球館和五人足球場的設施, 他有何建議?「打波一定要出汗才好,羽毛球館開著冷氣,風會影響球速。足球場的人造草比較滑,若能允許穿大釘鞋會更好。」
多選擇渠道提升skill
負責教體育的教育學院高級講師黃水波博士(Water),是一位「體育精」,籃球、足球、排球、合球、游水、羽毛球、兵乓球、網球,樣樣皆擅長。澳大的體育設施, 他幾乎全都使用過,「現在的學生確實多了很多選擇的渠道去提升skill, 體育場地還可以隨時walk in,令到學生更加樂意去做運動, 不會像以前那樣因為沒有場地而不去做運動。」
澳大鼓勵全民運動和健康生活, 目標不是培養精英運動員, 而是希望澳大人能夠培養終身的運動習慣。Water說:「運動好處數之不盡,好玩之餘又可以令人開心遠離憂鬱。學生在大學階段培養到運動習慣對將來幾十年都有好處, 如果你希望20歲的年紀,不會帶著60歲的身體,現在就要去做運動keep住體能。」
設施多管理難度增大
根據OSA職員提供資料顯示,體育設施的前台服務、泳池機房、救生員都是聘請外判公司負責,而負責監督有關工作的OSA同事均具備體育設施管理的相關經驗和專業知識。負責管理體育設施的OSA職員表示,舊校園的體育設施較少,現在校園大了,不僅設施增多,用家也相應增加。由於每名職員和學生也可以帶一名親友到來使用,令到管理的難度也大大增加。
對於有學生建議五人足球場可以穿著大釘鞋,OSA 職員指規定穿碎釘鞋( 即人造草球鞋),除了減小「拖裂」人造草的損耗機會,亦可減低對賽球員遇到「腳踫腳」再加沒有配帶護脛的情況下受傷的機會。OSA表示歡迎澳大人對體育設施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議,該部門也會持續優化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