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新語》

伊波拉病毒自2014年在西非爆發以來,已造成10,000人死亡。澳門大學科技學院博士研究生Faraz Mohammadali Shaikh在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基因學威爾康信託中心(WTCHG)實習期間,研發出可以令伊波拉病毒失去穩定性的化合物。Shaikh說:「可以參與該研究項目,研發藥物終結伊波拉病毒傳染,我覺得很有意義。」


與牛津研究團隊合

為期六個月的實習,Shaikh參與了伊波拉病毒藥物設計項目。該項目由牛津大學結構生物學分部主任David Stuart教授負責。該世界級研究小組一直專注於研究不同大小的病毒其結構與功能之間關係的複雜問題,通過創新實驗和計算技術去解決病毒受體的相互作用和病毒組裝的難題。 

Shaikh研究針對伊波拉病毒藥物設計的計算方法,通過計算機模擬和基於片段的分子對接,探討原子層面的病毒活動,尤其是病毒如何進入宿主細胞,同時研究能有效抑制病毒附著和細胞膜融合的方法。研究目的是找到有希望研發成針對伊波拉病毒藥物的化合物。


驚人的學習成

伊波拉是一種致命病毒,會引起嚴重的病毒出血熱,致死率極高。在四個月內,Shaikh參與的研究團隊通過電腦分析對九百萬種化合物進行篩選,希望找到能與伊波拉病毒結合從而使其失去穩定性的化合物。「我在牛津大學的時間不多,所以必須分秒必爭。我們找到一些能和伊波拉病毒結合的化合物。我列表裡的四種化合物被牛津購買,令我覺得很驕傲也很高興。每種化合物的成本各不相同。所有化合物的總成本大概是一千美金。」 

Shaikh在牛津取得的成果遠遠超出其想像。一開始,Shaikh只想看看牛津研究團隊是如何開展研究工作的。後來他自己的研究工作進展的很順利,而且從中獲得一個新發現。「我們還確定了和伊波拉病毒醣蛋白結合的化合物的晶體結構。

使伊波拉病毒醣蛋白失去穩定性會導致病毒無法繼續在細胞內複製。降低醣蛋白的穩定性可以防止病毒與核內體膜融合。目前我們正在整理相關研究成果,預期將於一些具有影響力的期刊上發表。我們會繼續研究,直到研發出針對伊波拉病毒的藥物。」

牛津之

問及如何獲得在牛津大學實習的機會,Shaikh 表示,這不是一場競賽。他與Stuarts教授和Yvonne Jones教授共同參加了面試。「面試持續了大概30分鐘,問題與我之前的經驗和計算機藥物設計技能有關。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


澳大紮實的研究訓

Shaikh表示能獲得牛津實習機會,全靠其導師、科技學院助理教授蕭詠然。「因為蕭教授,我才能去牛津實習。她給了我很多寶貴的意見,對我的學習和生活都很有幫助。無論我身在何處,她都給予悉心指導。」此外,蕭教授的計算生物學的背景也令他受益匪淺。蕭教授在德國薩爾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加入澳大,帶領一個生物資訊學的研究團隊。「她工作和上課的方式都讓我深受啟發。每一天和研究團隊一起工作,讓我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

Shaikh承認任何教授送學生去其他地方學習超過半年的時間都是一件挺冒險的事情。「因這會導致她原先計劃和我一起進行的研究項目無法如期完成。但是,蕭教授很樂觀,對我在牛津的研究工作也一直很支持。」或許,正是這樣充滿啟發和人性化的學術氛圍令Shaikh能夠保持熱情,不斷超越自我。「蕭教授經常鼓勵我多接受挑戰,她在算法和分子對接領域的專業知識讓我在澳大的第一年獲得很紮實的訓練。這些都對我在牛津的研究工作有很大影響。沒有蕭教授,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


與澳大一起成

之前當Shaikh思考是否要修讀博士學位的時候,他正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面臨的選擇很多。最終,他決定留在澳大學習,因為他覺得澳大是一所發展很快的大學。他喜歡和一個新團隊從頭做起,「我不想半路加入一個成熟的團隊。我喜歡和團隊其他成員共同成長。我將把在牛津學到的東西應用到我在澳大的工作中。」

「澳大對每個學生的能力做了全面分析,我們有 很多機會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而且,只要項目運作順利,就會獲得大學的大力支持和豐富資源。這些都令澳大成為一個發展迅速的大學。在短短一年半時間內,我親眼目睹了大學的進步。如果將來有機會,我希望可以在澳大從事結構生 物資訊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