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大新語》
常言道:親人是一生一世的關係,對澳門大學教務長兼科技學院代院長阮家榮來說,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與學生之間的師徒情誼也是一生一世。阮家榮教授說:“身為人師,最滿足莫過於見證學生一路成長,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惠及人類。”
恩師影響一生
阮家榮研究範疇涉及貝葉斯分析、不確定性量化、系統識別、結構監測、可靠度分析和動力系統分析。師承結構動力學貝葉斯分析先驅 James Beck, 世 界 地 震 工 程 學之父 George W. Housner 是 他 太 師 公。George W. Housner 一生很傳奇,一直堅持研究近百歲,去世後更把所有財產都捐給了學校,其治學態度對阮家榮有很大影響。
除了太師公,前輩們當年的提醒和幫助也改變了阮家榮的命運。1998 年,他即將從香港科技大學碩士畢業時到澳大科技學院求職,時任科技學院院長姚偉彬教授對他說:“現在對你來說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你應該考慮先完成博士學位再來應聘。”對於從小每科考 A、每年都拿獎學金的阮家榮,剛嘗試踏出社會便被拒絕,心裡當下少不免有挫敗感,但最後還是聽了建議到美國修讀博士學位。
研究引發關注
在美國深造期間,阮家榮與恩師 James Beck 發表了首篇在結構健康監測領域中探討如何選擇模型類別的方法的論文,成為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工程力學期刊》歷史上發表過的幾千篇論文中引用次數最多的 10 大論文之一。後來他把十年的研究成果結集成書《Bayesian methods for structural dynam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掀 起了結構動力學貝葉斯方法研究的熱潮,並成為結構動力學的經典讀物。他回憶道:“如果當年碩士畢業直接到澳大工作,我的職稱就只能是講師,也不會有後來的故事。我很明白姚教授的苦心,我至今一直感謝他當年的建議。”
用生命影響生命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對命運產生的微妙影響,令阮家榮深信“生命影響生命”,並以此信念踐行老師的職責:“一生人即使發了 200 篇論文,也不一定每份都能有很大的貢獻,但如果你能改變一個人,令他有更好的生活,這樣的滿足感對我來說更大。有學生曾說我令他對數學開竅, 我聽後十分高興,我相信教育可以影響人的一生。”
多年來,阮家榮每年都會挑選一至兩名優秀研究生加以栽培,能成為他的“入室弟子”必是學術卓越的學生,不過其中也有特例。例如他的大弟子慕何青在澳大讀本科時學術成績並不是最頂尖,但阮家榮在課餘交流時發現他很有想法,基於“畢竟做研究和唸書不一樣,唸書厲害不代表做研究厲害”的想法下,便將他收為研究生,更推薦他到加州理工學院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分別交流半年,並跟從其師父 James Beck 學習。慕何青從澳大博士畢業後便到華南理工大學任教,短短一年半內便晉升為副教授。
2015 年,阮家榮與慕何青基於過往的研究基礎下,合作研究建立可靠的實時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獲權威的《計算機輔助土木和基建工程》期刊發表,論文在同期期刊的 120 篇論文中引用次數排名第二。阮家榮用心對待學生,也用心啟發學生,因此教學多年來深受學生愛戴。在教導學術理論以外,他還重視應用與實踐,不時帶學生走出象牙塔做研究:在澳大舊校園時,他與學生一起全天候監測東亞樓長達 5 年,研究氣溫、濕度等環境因素對結構長期行為的影響;師徒亦曾在強烈颱風天氣下,研究建築物的極端行為。他還鼓勵學生參加全國挑戰杯,為澳門贏得該比賽的首個一等獎 。
“我是一個有軍人紀律感的人”
高徒出自名師,阮家榮除了是結構動力學貝葉斯方法的領軍人物,還是澳大首位 35 歲前晉升的正教授,歷任該校土木及環境工程系主任、科技學院副院長(學術)、副院長(研究及研究生課程)、澳大創科公司行政機關成員和研究及發展事務辦公室學術顧問、2012 年獲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國家科技計劃專家庫及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專家庫……能夠勝任不同的角色和工作,都離不開他長年的努力和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2008 年初,John Wiley & Sons 出版社與阮家榮洽談出書,要求他 24 個月內寫好,而他用了 15 個月便完成。在寫書期間,他剛當上土木及環境工程系主任,工作量大增,同時太太也懷了第二胎,在公在私都非常繁忙,他如何分配時間來做好每件事?阮家榮微笑道:“我是一個有軍人紀律感的人,會嚴格遵守定好的時間表,因為稍一鬆懈就會讓時間流走。如果給我 10 天時間完成工作,我一般會爭取 3 天完成,因為儘快做好每件事,多出來的時間可以把工作進一步完善,同時可避免意外的情況出現。”此外,他每星期都會跑步,一星期 30 公里,52 週風雨寒熱不改,“這些都是紀律,我跑了十幾年沒有停過 。”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回想最初在台灣大學唸本科的日子,阮家榮坦言有壓力。大一上學期他被安排在童恩賢老師的微積分課,有學長知道後便告誡他:“你不用讀了,一定不合格的!”原來之前童老師的課每個學期都會“當掉”三分之二學生,全班 50多名學生最終只有六、七人及格。阮家榮聽後並沒有放棄,反而傾力為學習做足準備,最後還拿了全班第一。
從小習慣在壓力大的環境下學習,阮家榮已養成不屈不撓的韌力和高抗壓能力,他說:“全歸功於母親從小的培養。”這兩項軟實力可謂“無價寶”,不僅陪他成長,也伴他走過兩段不得志的人生低潮期,讓他在逆境中仍保持樂觀心態面對,並用運動和讀書持續充實自己,為未來儲蓄能量。他說:“你準備好,機會就會來,如果機會來的時候,你沒有準備,就甚麼都做不了。”
做好準備再加上“幾乎不拒絕別人交付任務”的性格,一些機會總會主動找上。阮家榮覺得“這個世界沒有一步登天的事情,有些事總要積累。一步一腳印地走出來,從心出發,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自己和幾年前已經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