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齣精彩的戲劇,是幕後主創和台前演員齊心協力的心血結晶。最近,澳大學生原創劇作《留白》於全國高校最矚目的戲劇盛會、「金刺猬大學生戲劇季」中綻放異彩,勇奪兩獎,充分展現澳門大學學生會戲劇社的實力以及成員的努力成果。戲劇社往屆會長黎哲和現任會長劉詠愉,在今期《澳大人》細訴劇社的戲劇之夢,講述培育戲劇幼苗、延續劇社信念的理想與擔當。
醉心追逐戲劇夢
澳大學生會戲劇社閃耀「金刺猬大學生戲劇季」的頒獎舞台並非首次——2020年,同為戲劇社原創的戲劇《苦盡甘來》獲選「金刺猬」的「十大優秀劇目」。今年,《留白》從來自71所包括專業藝術院校的高校、共139部參賽劇作中脫穎而出,勇奪「十大優秀劇目」和「評委會特別劇目」兩獎,成為今屆戲劇節唯一獲獎的澳門高校戲劇社。兩度捧獎,彰顯了澳大學生戲劇創作的實力,體現了劇社創作精神的同門傳承。
黎哲和劉詠愉無疑是《留白》奪獎的功臣之一。此劇最初是由霜冰雪創作實驗劇團行政總監黎哲在擔任學生會戲劇社會長、於澳大教育學院就讀期間組織團隊、牽頭創作;如今由戲劇社現任會長、中國語言文學系大四學生劉詠愉延續,率領學弟妹把《留白》搬上舞台,將戲劇社的優秀劇目薪火相傳。
這對師姐妹年紀相差四年,是澳大戲劇社為她們創造了相遇、相識、相知、相惜的機會,把對戲劇的熱愛融入於大學生活之中。劉詠愉幸得師姐黎哲的支持和鼓勵,善用大學各方資源,秉承前人意志,努力把戲劇社發揚光大;而畢業後的黎哲更全職投身到主要由澳大校友組成的「霜冰雪」劇團,擔任劇團行政總監和劇團演員,醉心追求她的戲劇夢,誠如戲劇社的宗旨:「人在劇社,不玩別的,玩好戲劇。」
「學做戲等於學做人」
「玩好戲劇」並非一句輕鬆的口號,「We play and we play hard」是黎哲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她眼中,要演一齣好戲,就意味著「以赤子之心投入、以自我探索歷練戲劇人生、以專業精神創作戲劇藝術、以千錘百鍊描畫戲劇之本」,殊不容易。黎哲、劉詠愉二人還擔任劇社會長職務,須協調台前幕後的工作,她們不約而同道:「無論是戲劇,抑或劇社,都蘊含著太多待人處事的道理,因此我們戲劇社常流行一句:學做戲等於學做人。」
廣泛閱讀經典劇作,是練就紥實戲劇功底的「不二法門」。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莎翁,俄國天才導演、戲劇理論家梅耶荷德,甚至周星馳《喜劇之王》中那本《演員的自我修養》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這些大師的著作均成為了黎哲、劉詠愉的戲劇入門讀物。
戲劇反映生活,亦高於生活,她們要學習用橋段寫出人生的感悟,用表演來詮釋萬千世界的道理。黎哲說:「透過閱讀經典著作,我們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這些劇作是人生的寫照,揭露人性。各人做事皆有其動機,劇中角色會因各懷利益出現矛盾,尖銳的矛盾製造精彩的劇情,引起觀眾反思。」
黎哲牽頭創作的《留白》,講述一個四處遊歷的旅人來到貧瘠的村莊,並帶來了一個消息:一名巨額懸紅的殺人犯目前正在被通緝。天價懸紅令這群窮困村民萌生了無窮遐想,人們的每一個抉擇,都在「希望」與「絕望」之間不斷徘徊。
黎哲說,《留白》探討人性的弱點:富有旅人的出現和帶來的消息,激發起貧窮村民貪婪的慾望,使他們對原本恬靜的生活產生了疑惑和不甘。劉詠愉說:「我們作為演員,要消化《留白》中出現的矛盾,這些都能幫助演員思考人生,對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帶來啟發。」
會長的「分身」絕技
經營學生屬會,最擔心青黃不接。幸好在歷任會長的堅持下,戲劇社沿襲「以舊帶新」模式,留住舊人、培訓新人,令劇社後繼有人。黎哲遇上劉詠愉時,是她大四當會長那年,而劉詠愉還是大一新生。白駒過隙,劉詠愉一洗昔日的懵懂和稚嫩,經過前輩們多番的提點和提拔,如今已蛻變為獨當一面、親和力強的大師姐。
劉詠愉練就會長「分身術」絕技,同時兼顧多項會務:對內,要管理會員,又要培養新班人,每年籌備多個戲劇工作坊,包括演員班、後台班及編劇班,發掘會員的潛能;對外,要與其他高校的同儕溝通交流,合作籌辦校際戲劇節,確保每一場戲劇順利演出。須知道,每一場演出都是大製作,從幕後到台前,最少需要歷時數月的準備。
這就是每任戲劇社會長必須面對的挑戰,劉詠愉的努力得到黎哲的認可:「要擔當起戲劇社對內、對外的眾多工作,實屬不易。每當看到詠愉為推廣戲劇娓娓而談,自信十足地介紹戲劇學習的經歷,我感到很欣慰。」
兩位會長以認真勤懇的專業精神為戲劇社建立口碑,被問及何以一脈相傳,黎哲和劉詠愉異口同聲地笑說:「可能因為我們都是處女座,做事追求盡善盡美。」
把一年青春獻給舞台
在追夢的路途上,不時會出現分岔路,考驗追夢者選擇和取捨的智慧。2019年,為了實現戲劇的抱負,正就讀大三的黎哲決定休學一年,參與《苦盡甘來》舞台劇的全國巡演。她憶述道,當年下這一個大膽的決定,需要很大的勇氣,「或許這是人生中可一不可再的機會,在多番掙扎和認真衡量後,我仍是願意把一年的青春奉獻給舞台。」
黎哲至今仍清晰記得教育學院劉乃華教授知悉其決定後的反應,「她給了我一個很溫暖、很實在的擁抱,還對我說:『真心替你高興,你發掘到自己想做而又有意義的事,這將為你的大學生涯添上重彩的一筆。』她這一句讓我充滿惶恐的內心迅速安穩,也停止了我腦海裡零零碎碎否定自己的聲音。」
 
其時正值祖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20周年,《苦盡甘來》,一個以「傳承」、「尋根」為脈絡的親情故事適逢其時。在霜冰雪創作實驗劇團前輩的帶領下,黎哲與其他劇組成員一道,踏上了全國巡演之旅,他們走訪了北京、上海、浙江、大灣區等15個內地城市,走進了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31所高校,總共演出了121場次,累計近三萬觀賞人次。黎哲說:「內地的師生觀眾反應熱烈,很喜歡《苦盡甘來》的演出。」
這段經歷也成為影響黎哲人生的關鍵轉捩點,讓她堅定了今後在戲劇領域發展的志向。她認為澳大是一個支持學生成長、逐夢的地方,也感謝當年學院和老師的體諒與支持,以及學生事務部的出謀獻策、行政協助,助力劇團對接全國不同高校。她說:「我的本科和碩士專業都與教育相關,戲劇教育是我現在努力的方向,希望透過戲劇幫助兒童和青少年學會情感表達,發揮創造力。」
為戲劇幼苗搭建舞台
黎哲如今以戲劇社軍師的角色,默默支持劉詠愉等籌備今年四月上演的「第十屆大灣區大學生戲劇節」,為一眾年輕的社員搭建展現實力的舞台。今屆大戲節由澳大學生會戲劇社聯同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大學戲劇社攜手打造,共同演出原創的精彩劇目。劉詠愉正計劃讓《留白》重現劇場,讓戲劇社的畢業生及資深成員帶領後輩登上舞台,為戲劇社的幼苗創造更多的成長空間。
黎哲有感而發:「只有讓更多新成員走出校園,踏上更專業、更華麗的表演舞台,才能真正進入戲劇世界。同時亦能透過欣賞更多戲團演繹的原創劇作,學習別人所長,將『玩好戲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
文:余偉業、校園記者呂思瑩
圖:余偉業,部份由受訪者提供
編:樊越欣
來源:《澳大人》第1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