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是人生旅途的一大里程碑,然而畢業生也可能會對於踏入未知的將來感到彷徨與迷茫。以下幾位受訪的學生和校友將分享他們如何在畢業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與澳大師友結伴走得更遠。

步入國際企業

校友張曉華正值2021年疫情嚴峻時畢業。面對市道的不穩,那時她決定到澳大就業及實習資訊展碰碰運氣,主修企業財務監控的她過關斬將,最後成功獲聘於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羅兵咸永道。張曉華表示,澳大的生涯發展中心為學生的就業提供很多幫助,比如履歷建議、性格測試、儀容指導等。「起初,我對適合自己的工作毫無頭緒。但經過一系列測試和指導,我逐漸發掘了自己的優缺點,中心的輔導員也多次對於我的履歷提供了改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

目前,張曉華在事務所裡擔任高級審計員,負責領導數個財務稽核項目,在提高項目效率的同時,還要協助團隊成員解決各種問題。她憶述:「在澳大四年期間,感激無數老師的悉心指導,不斷幫助我成長。無論是學院的專業課程、書院的活動籌劃、大學提供的實習等,都大幅提升了我的領導力和解難能力。這些經驗對我現在的職業生涯而言意義頗大。」

在國際企業工作,良好的英文能力和堅持不懈的工作態度必不可少。張曉華表示,當初有幸成為澳大榮譽學院的一員,學院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出外交流的機會,讓她不僅提升了語言能力,更拓展了國際視野。「大學期間所學的相關知識都有助於未來發展。只要保持著堅定的毅力與態度,這些學習經驗在真正步入社會時都能發揮作用。」

把關懷傳遞下去

為了提高就業競爭力,選擇繼續升學的學子也不少。校友楊雨潼畢業於2022年,修讀日本研究的專業,當到了研究生階段,她立志跨足不同的學科,修讀傳播系,卻在申請路上屢屢碰壁。在她茫然的時候,幸得書院和學院的導師們耐心引導,與她一同向目標奮進,最終入讀香港大學的創意傳播碩士。一位教授的話讓她感動至今:「不要擔心麻煩我,只要你想申請,我寫多少封推薦信都可以。因為我也經歷過。」

碩士畢業後,楊雨潼到內地知名社交平台小紅書工作。楊雨潼認為,書院提供的全人教育和榮譽學院的領導力培訓對她的工作很有幫助,多方位提升了她的思辨力、執行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而大學的義工培訓和助學活動,讓她懂得如何去關懷他人,如今她希望將這份關懷傳遞下去。「澳大帶給我的不只是知識,更是一份人文關懷。」

即使離開母校,楊雨潼仍與導師保持聯繫,彼此關心近況,有時當遇上困惑時,還會請教導師意見。因此她也鼓勵學弟妹,如遇上人生難題,不要怕,勇於向身邊的老師求助吧,They will always be there and ready to help and hug(需要幫忙和安慰的時候,他們一直都在)。」

給夢想一雙翅膀

在初創路上,創業新鮮人常常因行業選擇、技術研發等事感到迷茫。科技學院電子商貿科學碩士二年級學生包珂欣,現在是澳門雲潮未來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她參與過內地多個創業體驗項目,最後選擇了澳大作為她創業夢想的起跑線。「相較於傳統行業,我希望這次創業於高科技賽道起步。澳門重視高新科技,而澳大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的成功也毋庸置疑,我相信在這裡可以遇上更多機遇。」

包珂欣來到澳大後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創業伙伴張子曦,他也是澳大電子商貿科學碩士的學生。透過深入研究粵澳地區對海洋經濟的扶持政策,以及結合本科期間的創業經驗,他們決定投身水下機器人行業。當他們了解到澳大創新創業中心是國家級的眾創空間後,便前往中心探討項目在澳門的市場需求和尋求研發指導。中心為他們提供了包括財務、稅務、法律等一系列的指導培訓課程,並協助他們的項目落地澳門,同時對接各類投資機構。另外,中心也推薦了科技學院的過競志教授,為他們「指點迷津」——過教授提出在澳門地區水下橋墩檢測機器人的應用場景,為他們提供研發生產和市場應用等方面的意見,助力他們的創業之路。

如今,雲潮未來團隊的水下機器人項目已經基本完成研發和生產打樣,目前正在推向市場,並積極籌備第二輪融資。談及澳大對兩位同學的支持與鼓勵,她由衷感謝道:「澳大給予我們的夢想一雙翅膀。不論是老師或中心都無私地幫助學生創業團隊,在增強我們實力的同時,還提供許多培訓與輔導,助我們擺平前方的障礙。我真的既驚喜又感動!」

從受助者到助人者

澳大經常邀請校友回到母校,分享他們的工作經驗和應對之道,為即將踏入職場的畢業生打一劑強心針。校友陳嘉俊是受邀常客,他畢業於2009年,參與澳大的友生啟導計劃已經十二年,幫助學弟妹了解更多行業資訊和就職前景。即使學員畢業,他仍舊為後輩們提供就業建議。他回想:「以往在學長輔助計劃裡得到許多幫助,學長們熱心地幫助我融入校園生活。後來,我了解到畢業校友也可以幫助在校學生,便希望略盡綿力。」

陳嘉俊主修市場學,現在卻成為澳廣視節目主持人。當年,為了讓自己不斷成長和進步,他放棄了别人眼裡舒適安穩的銀行工作,轉而投身需要極高應變能力的司儀和主持人行業。「踏出一小步,成就一大步。」他表示,畢業那年正受金融風暴影響,就業前景低迷不佳。那時他毅然決定嘗試不同行業,未曾想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舞台」。

因此,陳嘉俊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經歷,幫助那些對就業前景感到迷茫的學弟妹,找到未來發展方向。他經常鼓勵他的學員:如經濟條件允許,就多嘗試接受新的挑戰;或者到大灣區、內地甚至海外的城市就業,開闊眼界;多參加工作以外的活動,拓展圏子,充實自己的各種技能。他堅信:「只要做好準備,當機會來臨時就能牢牢捉住了。」

路上總有同行者

「一個人走得快, 一群人走得遠。」學生或會在求學路上面臨各種挑戰,如適應大學生活、學業疑惑、升學進修、就業焦慮等,但值得慶幸的是,澳大學子總有師長和同儕共同前行、彼此鼓勵,讓他們最終不僅克服了困難,更將在澳大感受到的關懷與感動延續下去。


文:郭麗雅、余偉業
圖: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澳大人》第1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