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在本科、碩士、博士三個教育階段分別採取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跨學科佈局、創新研究的訓練策略等。本文介紹澳大的教育策略如何幫助學生從成「人」到成「才」,另外,三名學生也分享其在澳大接受教育所獲得的全人教育,以及專業學科和研究上的支持。
本科重視學生全人發展
在本科教育的基礎階段,澳大構建起融合專業、通識、研習及社群教育的「四位一體」協同育人模式,踐行「全人教育」的理念。透過住宿式書院系統,與學院課堂內外的教學貫通,打破傳統課堂的界限,全方位、多元化為本科生提供體驗式的學習環境,塑造學生的全人發展。
澳大的住宿式書院系統,採取課程化的規劃方式,提供體驗式的住宿學習,與學術課堂教學互補以臻至善。目前,大學建有10間書院,約占校園面積五分之一。每間書院約有500名來自不同學科、年級,文化、語言背景各異的院生一同住宿,讓他們在多學科、多文化和充滿挑戰的環境下成長,因此書院是實踐社群教育、知識整合的學習平台,亦可視為全人教育的起步點。
為確保每間書院的院生背景多樣化,每年所有的本科新生都會被隨機分配入宿,以營造富啟發性的成長環境。在2023/2024學年,超過1,900名本科新生入讀澳大,開啟了嶄新的學習旅程,並融入書院的大家庭。畢業於陳瑞祺永援中學的張厚恩,以優異的入學試成績考入澳大,並獲金蓮花獎學金。當完成入學註冊後,張厚恩同時擁有雙重身份:科技學院數學系的一年級學生、滿珍紀念書院的院生。
在落實「四位一體」育人模式上,學院突破了固有的專業教育模式,與通識教育貫通,並透過研習教育將視角延伸至課堂外,讓學生不但掌握個別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還認知不同領域的基本知識和社會現象。書院裡的社群教育,亦讓學生既能從參與活動與不同專業的院生合作,共同成長,也能定期從來自不同學院科系的導師身上得到寶貴的學術經驗和人生見聞,擴寬視野。在此育人模式下,學生不僅能培養到專業以外的軟實力,更能清晰自己未來的發展需具備的能力,從而把握大學的時光去充實自己。
目前,張厚恩已初步規劃好大學四年的學習目標,為成為屹立於職場中的「T型人才」而奮鬥。字母「T」一豎指的是專業技能,如扎實的行內知識;而一橫則代表通才技能,如人際溝通能力、科技應用能力、解難創新能力等。張厚恩說:「大學提供的學習資源優渥,我計劃在大學生涯裡掌握跨學科的知識,拓展編程、數據分析、人際溝通和教育等方面技能,使我的思維和視野跳出數學專業以外。」
學科融合培養高端人才
鑑於研究生作為產業所需的高端人才,需要擁有多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去解決現實世界中的複雜問題,因此在研究生教育階段,澳大相當注重學科融合的理念實踐。作為一所國際化綜合性大學,澳大具備的學科眾多,有利在碩博層次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大學亦透過「以問題為導向Problem orientation」、「跨學科合作Interdisciplinary interaction」、「協同創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及「知識轉移Knowledge translation」的「P.I.C.K.」策略,推動學生追求研究創新。
碩士作為學生成「才」的階段,澳大更著重跨學科、跨領域的育才特色,因此「學科融合」的理念於碩士教育尤其突出,以支持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由協同創新研究院建立的認知與腦科學、數據科學、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等三個研究中心,推動大學多個人文社科領域與科技融合,深化跨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如近年開設的數據科學理學碩士學位課程,也與計算語言學、數據戰略與合規管理、金融科技、智慧政務等多個領域交叉,讓學生走在學術前沿,迎合未來產業所需拓展技能。
澳大持續優化前沿學科設置和佈局,吸引不少海內外的優秀學子報讀。僅在2023/2024學年,澳大迎來了2,500名研究新生,他們按自身的研究志向和興趣,揀選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科。本科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生命科學學系,雙主修細胞和分子生物學及神經科學的陳芷芍,是數據科學碩士二年級生,專注於精準醫學領域進行研究。目前,她準備報讀另一具跨學科特色的認知神經科學碩士學位課程,繼續在澳大深造。
陳芷芍認為澳大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及制度,並說:「通過攻讀數據科學,我接觸到認知與腦科學研究中心,並有幸參與袁振教授帶領的科研項目。這研究中心是一個跨學科的學習平台,教授們和同學都非常友善,且樂於助人。只要有想法,都能在這裡得到支持和實現,我相信這就是澳大的優勢。」
協同創新助博士生研發產品
博士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肩負知識創新、推動社會向前的重任,因此澳大強調「協同創新」的理念實踐,即透過協同大學、研究機構、企業、政府和用戶等取得前沿研究突破、實現科技創新,造福社會。澳大提倡的「P.I.C.K.」策略,旨於打破學科壁壘,激發博士生的創新思維。他們需以某一具體的研究問題為導向,運用研究方法和能力,利用跨學科知識和方法,在研究過程中追求創新,為社會創造新的知識和科研成果。
剛於今年四月取得博士學位的蘇偉傑,現為博士後研究員。他於在學期間開發了新型的電能質量補償裝置和控制器,用於清除電網和電器內的無功功率和諧波污染,從而節省電力。2022年,他獲澳門科技發展基金頒授研究生科技研發獎,相關電能補償裝置目前在大灣區廠房作調試,並將於澳門的水廠使用。他說:「在澳大支持下,我們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專利轉化成為產品,發揮優勢為澳門的產學研發展作出貢獻。」
另外,澳大積極與各地院校開展教育和科研合作,其中包括與中國科學院下屬的研究所及內地知名院校開展博士生聯合培養課程,提供跨學科、跨地域的教育,以及更多參與研究實踐的機會。同時,大學還以開放、合作、資源分享的創新模式,鼓勵學院、學系和博士生發揮各自能力的優勢、整合互補,提升科研成果的品質和影響力。
育人模式與時俱進
當前,世界高等教育理念按時代需求不斷革新,澳大的育人育才模式亦與時俱進,突破傳統的學術疆界,把學科融合的理念貫穿於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中,使澳大各階段的人才培養能更好回應時代的發展趨勢,為國家、澳門的知識創新作出貢獻。